手机版
1 1 1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南京栖霞区仙林街道打造新时期城市版“枫桥经验” 一“网”情深,万家欢乐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南京紫金山东麓,栖霞区委区政府、仙林大学城管委会所在地,有这样一个街道,32.67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曾经各类矛盾错综复杂:街道由农牧场改制而来,遗留问题难解决;12所高校、40个居民小区,1786个驻街单位,28万人口聚集在此,却各行其是;7000多名在职党员、流动党员,2565名外籍人士共处一隅,头绪繁多……一度成为南京市基层治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从矛盾叠加的“上访户”到连续11年进京、赴省、去市、到区“四个零上访”,仙林街道以网格党建兜起群众急难愁盼,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信访问题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打造出新时期城市版“枫桥经验”。

三级网格深耕“责任田”

  2010年6月5日,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记忆犹新。那是孙金娣到街道报到的第二天,因物业矛盾激化,200多名群众拉着横幅、喊着喇叭,堵在区政府门前。“上访群众所在小区与街道办仅一路之隔,矛盾累积了三个多月,街道社区事先却一点都不晓得。”顶着巨大压力,孙金娣带着街道干部苦苦劝说,终于带上访群众回了街道。

  会议室里,一场深挖病灶的大讨论随即展开。

  “街道社区干部身子‘沉’不下去,怎么抓住群众需求?”“社区党员找不到组织,怎么发挥作用?”“社区治理人手、经验不足,怎么提高治理能力?”……从问题出发,形成共识:必须找到突破口,使街道社区自身“硬起来”“强起来”。

  于是,一场机制改革鸣枪起跑。2010年6月中旬开始,仙林街道从抓党建责任制入手,把辖区合理划分为10个一级网格、156个二级网格、1786个三级网格。一级网格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二级网格在社区内根据区域实际、大小进行划分,三级网格包括所有驻街单位。

  直击“党员干部懒散、居民群众松散、社会资源分散”等治理难题,三级网格治理有了坚强抓手:“1+3+N”基层党组织架构把党组织嵌入各级网格,一级网格设立党委(党总支),下辖社区居民支部、服务办公室行政支部、综合(两新)支部,按楼栋、商业街区、志愿者队伍等设立若干个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街道20多个内设科室职能整合优化,组建基层组织、城建城管、经济发展等10个“功能型”服务办公室,每个办公室捆绑负责1个一级网格,与社区党组织责任共担、工作共抓。

  网格建好,还要“分田到户”。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分管1个一级网格,街道社区干部每人负责1个二级网格,驻街单位法人和党员骨干担任三级网格负责人。“现在,街道社区干部每天都要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看,网格上群众的烦心事都变成了自己的事。”仙林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喻辅蓉说。

  随着三级网格治理的不断深入,新的痛点显现出来。“一个网格员在网格,调动的资源有限。”仙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庞博说,“怎样在更大区域内链接资源,聚合动员各方力量?”2019年以来,仙林街道对三级网格单位实行了“合并同类项”,在居民小区、商业街区等10类主体中成立439个网格“一家亲·同心园”组织,在“块”上深耕,横向整合多方力量,让基层治理更精细。

“十联”包干啃“硬骨头”

  建好“三级网格”,不代表万事大吉。运行之初,一些街道社区干部办事能力不足、找不到具体方法;群众信任感低、自治能力差……三级网格顺利推行阻力重重。

  难题和任务就是磨刀石,勇于迎难而上,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仙林新村社区是拆迁安置小区,居民来自仙林农牧场,1617户居民中有1100多户上访过,成了谁都不敢碰的烫手山芋。由居民私自搭建的1056个地下室,存放汽油罐、轮胎,当出租屋,开麻将馆……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一度成为令人头疼的“老大难”。

  2017年,仙林街道下决心啃下这个积累了18年的“硬骨头”。党员干部带头,社区网格员、居民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分成6个工作组,挨家挨户做工作,却碰了不少钉子。

  “把收来的房租全退给人家,就像吃进嘴里的肥肉叫我吐出来,肯定不行!”居民张世银抢占了4间地下室用于自住房出租,网格员上门20多趟,依旧没能说通。

  怎么才能打开她的心结?在一次次入户走访中,街道社区干部找到了良方:不仅要思想开导,还要贴心解难。街道多次联系推荐,帮助她的丈夫找到一份保安的工作,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开“黑出租”;儿子应聘协管员,从搜集招聘信息,到准备面试材料,网格员全程陪同帮办,直到他顺利录用……“人心都是肉长的。街道社区干部把我家的事当自己家的事,帮了大忙,我们发自内心感激。”张世银说。他们一家不仅腾退出占用的地下室,还签订了“本月我站岗”责任书,积极参与到小区环境卫生、地下室后续管理工作中。

  历时10个月,最多的一家上门做工作36次,群众由刚开始不配合不支持,逐渐开始自己动手腾退改造地下室,多年的居住隐患终于化解。

  “等上门”到“登上门”,“干一事”到“找难解”,近年来,仙林新村老农贸市场铁皮棚拆除、仙林新村北区强弱电杆线下地、美食一条街环境整治等29个“硬骨头”一个个被啃下。“现在小区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群关系也更加融洽了。”汇通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啸说。

  在实践中总结方法,仙林街道针对网格治理“怎么干”“怎么办”,画出一幅清晰“路线图”。

  网格“十联”工作从街道各项工作中梳理出来,整合形成网格“十联”工作机制。区域党建联动、城市管理联抓、公共安全联防、平安法治联创、流动人口联管、群众工作联做、民生保障联帮、科教人才联享、发展平台联办、精神文明联建……每个网格员都是“十联”办事员,对网格事务包干负责,街道社区干部把办公室设在网格,常态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活动,始终处于“在线”状态。

  街道还组建“盯得紧”“一网情深”党员居民志愿者监督员队伍,日点评、周小结、月考评。在21个志愿工作成效好的小区成立“常青树”党支部,带领“万家欢”“管得宽”“搭把手”等56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开展邻里互助、治安巡逻、文化活动等服务,发动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小区自治。自2010年至今,街道、小区各类大小矛盾上千件得到有效调解,小区各类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目前近万人,活跃在各小区的“黄马甲”已成为仙林街道的独特标志。

  “网格就是我们的一亩三分地,是丰收还是撂荒,大家都看在眼里。”仙林街道社会文明服务办公室主任郝智慧说。

“党建共同体”攥起治理合力

  位于仙林街道最偏远的南大和园小区是南京大学教职工居住区。2012年刚落成时,这里交通不便、缺少配套,买肉买菜都要折腾很久。现在,不出小区大门就能拥抱便利:一站式服务中心里,各类便民服务事项都能落实;助老助小中心里,居家养老服务站、书画社、小布学堂等一应俱全;综合中心里,舞蹈室、琴房热闹非凡……

  谈起南大和园社区的变化,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薛海林体会很深:“小区最初建设时没有社区配套用房,只有一间服务站提供基本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街道与学校协调,南京大学拿出1300平方米场地用于社区建设,街道在此基础上建设了13个公共服务空间。”

  驻街单位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是如何调动的?

  小区住户搭建违章建筑发生纠纷,街道和社区干部出面协调,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拆除违建、维修补偿,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周边商业街餐饮商家排油烟影响居民生活,三级网格员集体出动,出钱出人出方案,耐心做好商户和居民工作,推动排油烟系统重新改造;群租房现象严重,经常发生纠纷,街道干部带头一家一户上门反复做工作,300户群租房得到妥善处理……在仙林街道,网格员口中经常提到“四皮精神”——“硬着头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正是这样的苦干实干,让“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交越深”,把驻街单位、居民与街道社区紧紧聚拢在一起。

  一个以网格为平台,围绕社区治理打造的党建共同体逐渐形成。在4层12000平方米仙林党群服务中心,8S党员政治生活馆、社会组织服务馆、为老服务馆等教育和服务功能辐射仙林各单位;在仙林党群服务中心,全国首家“一网情深”党群学校成立,大学教授、社区干部、网格人员、党群志愿者纷纷走上讲台;与12所驻街高校共建共办的仙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大学”,让思政大课堂飞入百姓家,群众活经验走进象牙塔。

  大学生和党群志愿者唱起原创锣鼓三句半、群口快板,成立仙林“一网情深”党员群众“六进”巡回宣讲队,源源不断将“垃圾分类新风尚”“严禁餐饮浪费”“文明仙林你我同行”等送进千家万户、播入百姓心田。仙林“一家亲”协会落地生根,南京大学、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等56家“一家亲”奖理事单位,累计出资650万元投入街道治理,350支高校志愿者社团常年活跃在仙林街道社会治理的一线,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

  在仙林街道,一张网格定格责任,更传递着党群同心。“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用10余年的时间,仙林街道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7日 14:1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