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全国“两优一先”风采录 | 冰峰雪岭间的忠诚卫士——追寻拉齐尼·巴依卡的16年巡边足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我的祖父露出笑颜。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这种精神是我家的一盏明灯……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

  这首拉齐尼·巴依卡创作的诗歌,是他微信朋友圈最后一条动态。今年1月4日,拉齐尼为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16年踏雪巡边,行程超过2.4万公里;10分钟冰窟托举,舍命救起落水儿童……从退伍军人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拉齐尼的一生短暂而不平凡。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拉齐尼?记者走进帕米尔高原,沿着他巡边的足迹,寻找答案。

一张手绘的巡逻图

  拉齐尼的遗物中,一张泛黄的巡逻图,被严严实实包裹着。这是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精心绘制,亲手交给拉齐尼的。这张磨得起毛的巡逻图,见证着祖孙三代为国戍边的爱国情怀。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其拉甫边防连在帕米尔高原上成立。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这里经常发生雪崩、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边防官兵将寸步难行。

  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担任向导,主动和边防官兵一起护边。一家三代接力守边的故事,由此拉开序幕。至今,这个家族共走出了13位护边员。他们骑着牦牛走在队伍最前面,带领边防官兵踏遍了红其拉甫的河流山沟。

  解放前,塔吉克族生活十分艰难,国民党军队来到牧区抢夺口粮、劫掠牛羊。拉齐尼的叔祖父因为阻止抢劫,被活活打死。解放军来了,给当地牧民送粮食、柴火和药品,帮助修房屋。牧民们从心底里感谢解放军、感恩共产党,这成了塔吉克族牧民主动义务巡边最深沉的动力。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共产党,做好巡逻向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步伐矫健的小伙,到两鬓斑白的蹒跚老人,凯力迪别克一干就是23年,1972年他走不动了,把担子交给了儿子巴依卡,并把“我们人在哪里,边防线就在哪里”作为家训,要求子孙谨记在心、代代相传。

  巴依卡接过“接力棒”,骑上牦牛,与边防战士一起爬冰卧雪,穿越“生命禁区”。32年时间,巡逻700多次,走过3万多公里山路,50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巴依卡和边防战士巡逻,突遭洪水暴涨,他被大浪冲到石头上,腿部当即骨折。一名战士还在水中挣扎,他不顾伤痛下水救人。一次,带几名新兵巡逻,途中突降大雪、道路受阻,几个人靠着10块压缩干粮和5个馕撑了三天三夜。

  8岁多开始,拉齐尼就跟着父亲巡逻,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的技巧。最难走的巡边路,哪条路可以骑牦牛,哪座山必须徒步翻,都蹚熟了,熟得就像自家院子。

  2004年,巴依卡最后一次巡逻吾甫浪沟,带上了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路上他将自己手绘的巡逻图交给拉齐尼。图中标满了沟的险段、坡度、冰河温度、宿营点、防卫野狼方法……

  接过父亲精心绘制的图,拉齐尼眼眶湿润。巴依卡深情望着儿子说:“我把最珍爱的东西交给你,这个棒你要接好。”

  24岁的拉齐尼,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

“可以为自己挡子弹的战友”

  水泥、油漆和馕,是拉齐尼日常巡边必带的“三样宝”。

  馕作干粮,就着山沟的水,就是一顿;水泥用来修补损坏的界碑,再用油漆刷新描字,尔后敬礼、宣誓。

  边防线的每个山口、峡谷,每道河流、沟壑,每处界碑、地标,都留下了拉齐尼的身影。16年来,边防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拉齐尼总是走在前面探路,凭着丰富的经验,一次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2011年冬天,巡逻吾甫浪沟,暴雪突袭,一名战士不慎掉进雪洞,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高喊一声:“大家都不要动!”他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奋力施救。最后,战士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急救三个小时才挽回生命。

  2013年9月,巡逻遭遇大雨,山洪引发泥石流。拉齐尼带头前往悬崖探路,一块石头砸在他额头上,鲜血直流。官兵劝他返回,拉齐尼却强忍剧痛,继续前进。2小时后,他找到一条安全的路,指引大家脱险。

  在边防官兵心中,拉齐尼是“可以为自己挡子弹的战友”。

  “巡逻经常要穿过刺骨的冰河,每次拉齐尼都要自己先过,试试水深不深、水流急不急。确认安全之后,再带着战士一个个过去。”红其拉甫边防连班长周林平说。在边防战士肖瑶心里,拉齐尼是个“细致认真的教官”,牦牛怎么骑、巡边路上哪儿有陷阱、如何节省体力、遇到暴风雪怎么办,“从不嫌烦,一茬接一茬地教”。

  2018年,拉齐尼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走遍当地农牧区,了解家乡发展情况,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春耕时,水闸口还在结冰,他不顾寒冷,翻下水渠内将冰块击碎,让渠水顺畅通过水闸灌溉耕地;寒冬里,积雪覆盖羊圈,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帮助牧民清理积雪;千里边防线上,他格外关注护边员养老、医疗和队伍建设;农牧业生产用水严重不足,他为此奔走呼吁、建言献策。3年来,他提交了12份议案或建议,围绕民生领域建言献策,高质量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2020年初,拉齐尼又有了新使命,担任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当上村干部后,从建立牧民文化站到保障疫情期间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再到做好边境房基建工作,拉齐尼把村民的每件小事都当作大事,不遗余力地做好。

拉齐尼“从未离去”

  望着墙上挂着的军大衣,年逾七旬的巴依卡老泪纵横。这是拉齐尼巡边穿过的军大衣,也是他留给家人的遗物之一。

  今年1月4日,一名儿童掉入喀什大学人工湖的冰窟,正在学校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循声奔去,冲向冰窟。就在他快要拉住孩子的瞬间,冰面破碎,拉齐尼掉入刺骨的湖水。他奋不顾身,潜入冰冷的湖水中,使出所有的气力托起孩子,孩子获救了,自己却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这么多年,他把巡边的使命完成得很好。如今,又做了一件如此伟大的事,他是我的好儿子。”巴依卡眼里噙着泪,泪里闪着光。那光里,有拉齐尼作为护边员代表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场景;那光里,有拉齐尼从自己手中接过巡逻图的情景……

  父亲离去后,13岁的都尔汗“一夜长大了”,变得更加坚强,每天陪伴在妈妈与祖父身边,“尽量不哭,我一哭,大家就会跟着哭,会更加难受。”去世前一个多星期,拉齐尼还和她视频,让女儿为他检查语文作业。都尔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很好,拉齐尼每次都会亲切地唤她“小老师”。“爸爸叫我‘小老师’,其实他才是我的老师。他的精神品格,我要用一生来学习。”

  拉齐尼走后,11岁的儿子拉迪尔抱着军大衣,补拍了一张“全家福”。“以后要像爸爸那样穿上军装,当一名护边员。”

  每天上午,提孜那甫村护边员麦富吐力·砍加都会在帕米尔高原的山路上巡边。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巡边队伍中少了与大家朝夕相处的拉齐尼。望着眼前崎岖不平的漫长巡边路,麦富吐力整了整行装,继续前行。

  拉齐尼使用过的望远镜,被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用石头压在巡边线上,镜头朝着拉齐尼的村庄。人们希望他每天都能看见家乡,看见祖国的大山。

  拉齐尼走了,巡逻的脚步没有停歇。每当巡逻休憩时,大家都会唱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拉齐尼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他每次巡逻时必唱的一首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唱起这首歌,仿佛拉齐尼就和大家在一起,一同走在巡逻路上,从未离去……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9日 10:0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