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40年,他为中国的万里海疆修筑了一道“海上长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

从1840年到1940年的100年间,

西方列强和其他国家

从海上入侵我国达到479次,

入侵舰船达到1860多艘次……

历史一次又一次警示我们:

没有强大的海防,

就没有稳固的国家安全。

1982年,

中国签署《联合国海洋公约法》,

使我国拥有了12海里的领海权

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可我们大家都知道:

地球是圆的,

直线传播的传统雷达信号

一旦超出几十公里的范围,

就根本无法看到地平线以下的目标。

所以,一旦有敌机起飞,

当我们能从海平面发现它们时,

敌人就已经打过来了……

200海里怎么管?

中国的海疆怎么守?

面对这样严酷的事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

一位科学家从零开始、艰难探索,

誓为祖国的万里海疆装上“千里眼”。

他带领团队用了近40年的努力,

一次次冲破国外技术封锁,

硬是为祖国筑起一道

可以让雷达波贴着海平面“跑”,

彻底打破地球曲率限制,

让原先看不到的飞机、舰船,

甚至是超低空飞行的隐身战机

全部都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的

“海防长城”。

刘永坦

他,

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我国对海探测

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

成功研制出的我国首部具有

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

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

今年已经85岁的两院院士

刘永坦教授!

把新体制雷达的核心技术

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里,

把“战争的眼睛”牢牢掌握在

中国人自己手里,

这,就是刘永坦执着了40年,

为祖国干成的一件事,

为中国人做成的一件事!

刘永坦

2019年1月8日人民大会堂,

当83岁高龄的刘永坦

接过2018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时,

会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这场万众瞩目的大会上,

刘永坦谦虚地说: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

这份殊荣不仅属于我个人,

更属于我们团队,

属于这个伟大时代

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

2019年8月3日,

他和妻子冯秉瑞教授相互搀扶着走进

哈尔滨工业大学行政楼,

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

用于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学科人才培养。

刘永坦

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

我们团队的特点就是不服输,

不怕别人卡我们脖子,

往前走,自主创新。

即便到今天,85岁的他,

在走过了新体制雷达40年的研发路后,

还想要新体制雷达小型化,

更加广泛实用。

“我们怎么才能使国家强大呢?

那就是每个人都要按自己的努力去做。

我觉得我做自己这个项目

本身就带来了很大的精神上的愉快,

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讲,

做这些事对国家有意义,

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报酬。”

刘永坦院士的这段话,

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更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了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把每一个个或大或小的

强大我们国家的想法付诸现实,

就是最最幸福的!

刘永坦

  延伸阅读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两优一先”风采录 |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为祖国海防装上“千里眼”

  刘永坦:“从0到1”,他为祖国海疆雷达打造“火眼金睛”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9日 15:28 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微信公众号 编辑:徐瑶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