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南乡”今朝梦更圆——山东昌乐县红河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最近,山东昌乐县红河镇红河村化肥合作社办得十分红火,仓库里100多吨化肥,是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坚强后盾。

  “虽然这些年个人收入少了、担子重了,但换来了父老乡亲们的认可与支持。大家伙儿越过越好,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与幸福。”红河村党总支书记吴宏伟的脸上露出踏实自信的笑容。

  大棚鳞次栉比,道路整洁通畅,户户安居乐业……红河镇位于昌乐县南部,这里的百姓称自己为南乡人。近年来,红河镇党委突出党建引领,配强育好村级班子、发展村级经济、深化村级治理,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的新路子。

选育“领头羊” 蓄力谋发展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大庄皋村党支部书记陶国东,就是村里的“领头羊”。

  “嗅觉敏、眼光辣、头脑活”是村民对陶国东的评价。从2011年接过支部书记的担子以来,他带领6对“80后”返乡创业夫妻,建起45个有机果蔬大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成立“益农瓜菜”合作社,瞅准直播商机,推动合作社与网上购物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成功叫响“原根西瓜”、“黄金籽”西红柿等金字招牌。原本落后的大庄皋村,蜕变成集体收入连续增长的先进村。

  2007年从外地回到老家时,陶国东面临着想建设家乡但没有门路的困境。镇党委及时了解他的个人经历和意愿,经过认真考察与群众推荐,最终将陶国东吸纳为村委委员。通过四年的培养历练,陶国东在2011年成功当选村支部书记。

  选准一个人,带好一支队,振兴一个村。红河镇把选优配强带头人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头号工程,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为149个村选优配强带头人。同时,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服务群众实力、干事创业动力。“现任村干部中留任一批、外出能人中引进一批、致富大户中推荐一批,吸纳越来越多的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锻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红河镇党委书记肖华说。

  选好班子,更要育好班子。红河镇持续强化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培养、按需培训、动态调整、正向激励、分类提升“五项机制”,着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富致富能力强的带头人队伍。综合运用“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方式,今年内实现村党组织书记轮训4次、农技培训8次。加大村级班子培植力度,全覆盖、多层次组织对村“两委”成员、后备人才、农村党员进行培训提升。

  40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正成长为带动一域、致富一方的优秀人才,3人荣获“潍坊市乡村振兴带头人”“乡村之星”等市县级荣誉,6个农村党支部被评为县级及以上先进党组织……班子配强了,接着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支部引领找路子 凝心聚力拔穷根

  2004年,王江堂任埠南头村党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是他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在他的带领下,埠南头村先后成立4家专业合作社。其中,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更是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党支部领办给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2010年,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党支部成员与合作社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我们在合作社里越干越有劲,在老百姓心里也越来越靠得住。”担任合作社理事的村党支部委员王田芝激动地说。

  “近年来,红河镇以农村党组织为领导,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提高集体增收、保障农民受益。”红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其坤说。

  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越干越有信心,埠南头村的集体增收触手可及。合作社里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喜悦、充盈着祥和。仅2020年度,通过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实现增收约10.7万元,富民兴村的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

  离埠南头村不远的大宅科村,刚下过雨的园区道路稍显泥泞,曲曲折折的转弯后,80多个保温钢构拱棚伫立眼前,大棚里蔬菜水果琳琅满目,远处的货车正蓄势待发。

  “大宅科村的土地属于低产地块,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引入更多力量,工商资本的注入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肖华谈到镇党委在大宅科村试点推行“共联体”模式,建设荣华环水岭田园综合体的初衷。

  红河镇在原有“党支部+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工商资本开发贫瘠土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探索出一条“工商资本下乡、村集体实体经营、合作社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共联体”之路。

  啃下土地流转“硬骨头”,是“共联体”发展的关键一招。镇党委与投资方对接洽谈,确定每亩600元的土地流转标准,远高于村民之间的转包地价。“大家都得到实惠,打心底里支持咱们党委的流转政策!”大宅科村的刘大爷对流转工作连连称赞。

  在荣华环水岭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高效农业蒸蒸日上,大宅科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

  然而,光有发展载体还不够,源源不断的人才注入,才能为集体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红河镇以打造农业品牌和效益提升为目标,依托荣华环水岭田园综合体等平台,引进4名农科院专家和12名农业科技人才,协助园区科学化专业化选品育品。在人才专员的带动下,通过品牌联盟、直供基地等方式培育出“德润绿蔬”等多个农产品品牌,现代农业园区正逐步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昂首迈进。

  桃花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发展势头正旺,白浪绿苑乡村振兴示范区的致富蓝图日渐清晰明朗……产业发展红红火火,村级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支部凝聚力越来越强,干事创业氛围愈发浓厚,助推红河在振兴发展路上行稳致远。

网格托底治理 服务捂热民心

  生活富足以后,如何让生活更舒心更有序,成为红河镇面临的“紧要课题”。

  矛盾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是红河镇给出的答案。如今,红河镇推行“党建+微网格”建设,小网格里彰显着镇域治理大乾坤。

  最近,贾家成官村正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村头的公开栏里,光荣榜满满当当,曝光台则空空如也。究其原因,与近几年开展的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密不可分。

  网格管理,关键在管。贾家成官村卫生区域分为10个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村干部、1名党员、1名网格长共同负责,全力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众生活和居住水平,村级治理开始精耕细作。

  第一网格的包靠干部贾连春回想起刚担任网格员的情景,村民不配合工作,自己对所负责的工作不熟悉。对此,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联合发力,解决“不敢干、不会干”难题,开展座谈、组织培训、示范敲门访户,让每名网格员清楚自己的职责,“比学赶超”的氛围日渐浓厚。

  方向明确,就是沉下心干。贾连春和其他网格员一样,挨家挨户向村民宣传人居环境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那段日子,每天顾不上喝口水,鞋磨破了好多双,但却换来村民们的理解和配合。

  督促每位村民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每月15日至20日集中检查,组织评议人居环境工作,现场打分,确定红黑榜名单;牵头管理好本村的污水直排、畜禽散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网格员的工作事无巨细,但每项工作操作起来都实实在在,效果显著。每名网格员变成一节“动车车厢”,推动着村级治理的列车跑得又快又稳。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红河镇创新推行“党建+微网格”管理机制,将全镇149个村细分为597个网格,建立党组织领导、党员带头,网格员、志愿者参与的微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网格化”融合建设。

  以绣花功夫织起村级管理的美好图景。屯里村原本是信访村,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明显,干群关系不够融洽。在网格化治理的基础上,屯里村探索出一套“小微工作法”,成为谋求村民幸福的“新法宝”。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小巷制、小协商、小调解、小公开、小活动、小阵地,屯里村实现党组织小微权力清单公开全覆盖,以小切口破解基层治理大难题。“生活里的小疙瘩越来越少,我们的心情自然无比舒畅!”村民们都对家门口的“小微工作法”信心十足。

  精细治理,承载温情与细腻。红河镇结合“党建+微网格”管理机制,扎实推进现代化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党员示范街”“街长制”。党员冲在一线,高标准完成10440户旱厕改造、380公里“户户通”道路工程、46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南乡人如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农业产业发展势头正盛,村集体经济日渐壮大,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未来的红河镇,有更多梦要圆,更加美好的生活正扬帆起航,踏浪而来!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3日 10:1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