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邵家庄来了个“组工人”——记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乔官镇邵家庄村第一书记王西刚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9年4月,山东省潍坊市委组织部的王西刚到昌乐县乔官镇邵家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驻村之前,王西刚一直在思考:“组织部门是具体组织第一书记包村工作的部门,怎样才能把组织工作理念与包村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做出组织部门的特色?”

  为此,他走进组织、干部和人才科室进行请教,虚心向市、县两级组织部的同事咨询,渐渐找到了一条抓党建、强产业、办实事的新路子。

用“组工人”党建引领的理念,在建强基层组织上“开篇”

  2019年4月23日,首次参加村里的会议,王西刚就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交了心:“我们包村是来干实事的,到了咱村就是村里的人。今后老百姓需要什么,咱就干什么。但有一条,不论干什么,先得把村班子建设得强起来。”

  关键在支部,主要看支书。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邵立清是个致富能人,之前主要承包环卫、绿化工程,平时忙于公司事务多,投入村里的精力相对少一些。发现这一情况后,王西刚多次与邵立清谈心交心,一起研究村里的发展思路。不到半年,大家都觉出邵立清明显对工作上心了。“现在我在村里领着干,大家自觉靠过来,有活儿一起干,工作推得明显快了。”邵立清说。

  对村里的重点工作,王西刚始终带着村干部一起跑、一起干。渐渐地,村干部在工作中树立起了威信,赢得了村民的更多尊重。

  人心齐了,事业推进就快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村里的扶贫、环境卫生、文化建设等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邵家庄的“精气神儿”提了起来。

  干好驻村工作,关键是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王西刚着力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村干部一起,从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年轻党员中选中了两个人,作为后备干部予以重点培养和锻炼。

  为帮助党员群众开阔眼界,王西刚先后组织他们到寿光、高密、临朐、济南等地,学习考察旅游合作社、蔬菜大棚、矿泉水厂、葡萄栽培、猕猴桃种植等项目40余人次,促进他们致富能力的提升。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王西刚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带着党员冲上去。

  2019年汛期到来了,他高度重视排水设施加固工作,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立应急抢险小分队,备齐挖掘机、铲车等工程机械。

  “利奇马”台风期间,他会同村干部实时巡查,及时转移3户群众到安全地方居住,避免了重大生命财产损失。88岁的邵钦朋老人长年瘫痪在床,他家在村南沟底下。下雨前,王西刚和村干部多次到家中查看,赶在台风到来前,与老人的儿女一起将他转移到安全处。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得知村里防控物资紧缺,大年初三一大早,王西刚就紧急购买口罩、84消毒液等物资送到村里,赶忙给值勤的党员、村民送去。疫情发生以来,他先后为村里送去口罩1 500只、每桶5升的酒精10桶、每桶2.5升的消毒液10桶,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

  疫情防控期间,王西刚和村“两委”共同研究,在关键岗位、特殊时刻,设立党员先锋岗,每次值班他都鼓励党员带头,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入党积极分子,加快其成长成才速度。

  为加快村级制度健全步伐、提高制度活力,王西刚把制度落地落实作为工作重点,梳理完善有关制度30多个,对“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跟进督促,并通过列席会议、谈心谈话等方式不断提升,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以“组工人”务实笃行的作风,在推动产业振兴上“布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驻村后,王西刚经过深入走访,发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土地发包和占地补偿,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粮食、核桃,收益不高,蔬菜大棚不到80亩。中青年村民基本都在镇上胶合板厂打零工,收入不太稳定。

  面对这一情况,王西刚积极与村“两委”研究讨论,想方设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引导群众致富增收。通过外出考察,他研究确定了“青山+绿水+合作社”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村里山地核桃品种日趋老化,收益也不高,一些群众表达了想改种其他果树的意愿。王西刚立即向潍坊市农业局果树专家咨询,得到该村适合栽种猕猴桃的答复。找到“药方”之后,他筹资7万元帮助村里建成猕猴桃采摘示范园,并定期邀请专家到村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将果树种植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可实现村民收入持续提升。

  村里荒岭薄地多,适合栽种地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西刚协调有关方面采购了10万棵优质地瓜苗,免费发给村民。党员邵海滨说:“王书记看到俺村沟头崖岭的荒地没人种,比我们还着急,专门买来地瓜苗,试种之后大伙儿都说好。”

  邵家庄村是半山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不够充足,王西刚又把打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谁知还真发现了好机遇。水利专家在勘测水源点时发现,邵家庄村为火山岩地质,具有开发天然饮用水的优势。

  从集思广益到设备下地,前前后后经过近5个月时间,邵家庄村终于打出深水井3眼。井水奔涌而出的那一刻,现场的群众沸腾了,王西刚的眼眶湿润了。

  村党支部书记邵立清擅长经营环卫、绿化公司,有一定的经济头脑。王西刚积极争取镇党委支持,多次与邵立清谈心沟通,鼓励他作为村干部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依托合作社方式,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一幅借鉴昌乐县庵上湖村“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邵氏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蓝图呼之欲出。

  “我们出资10万元,购买水车等设备,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名义入20股,村集体以资源股形式入10股,合作社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2020年4月底,王西刚对乔官镇党委书记孙国伟说。

  这一行动计划,得到镇党委的大力支持,村民踊跃入股,仅在筹建期间,就已完成占地100亩的乔官镇隋姑山绿化项目,栽种黄栌5 000棵、侧柏1.3万棵,完成废旧矿坑绿化项目、唐家店子田园综合体项目、潍临路绿化管护项目等,栽种各类养护苗木1.7万余棵。

凭“组工人”人民至上的情怀,在改善群众生活上“落脚”

  驻村之初半个月的时间,王西刚马不停蹄地走访群众36户,了解到大家普遍希望解决硬化路、安路灯等问题。王西刚先后协调争取到资金近80万元,夯实了有钱办事的工作基础。邵家庄的“新生活”开始了。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驻村之后王西刚发现,夜晚村内道路漆黑一片,村民骑电动车还要戴头灯,不方便更不安全。2019年9月,在王西刚东奔西跑一番忙活之后,邵家庄村内主干道和村民文化大院亮起了84盏太阳能LED路灯。

  夏天,村民在雪亮的路灯下纳凉聊天,健身娱乐;农忙时节,路灯底下是加工粮食的好去处……一幅幅“农忙图”“农家乐景象”映入眼帘。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邵家庄村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原先村里只硬化了西半区道路,有的胡同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民意见不少。王西刚先后争取资金20万元,将村内9条道路全部实施了水泥硬化,总长1 285米,实现了全村户户通。

(本文选自《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一书)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4日 11:1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