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这个第一书记有点“甜”——记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横水镇西沟村第一书记张战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张战军是国华孟津电厂的一名普通职工,2016年5月被选派到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横水镇西沟村担任第一书记。西沟村是深度贫困村,总面积1.9平方公里,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243人。4年来,张战军和村干部一起把西沟村变了一个样。“新建了文化广场,实施了电网改造,铺设了进村入户道路,全村安装了路灯,又实施了多个产业扶贫项目。”张战军介绍道:“西沟村的变化,可以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日新月异。2019年年底,我们村实现整村脱贫。”

嘴甜访民情

  “我刚来村的时候,村里的办公室是几间小平房,屋顶漏雨,被褥都发霉了。”张战军看着眼前新建的二层办公楼11间办公室,对第一次进村的情景,记忆犹新。西沟村土地贫瘠、缺水,村民靠天吃饭,红薯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西沟村多年来一直是重点扶贫对象,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也有部分村民对扶贫漠然以对,觉得与自己无关。”张战军最初走村入户的时候,听到不少村民称他为“假把式”。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张战军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用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老人家,您好!我是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一个穿着破旧的老人听到有人来,从超过50年房龄的石头房子里走出来,神情漠然。这是张战军第一次去孤寡老人周转英家的情景。当张战军说可以帮着老人卖红薯时,老人才转过脸来。

  “我一个孤寡婆子,隔壁邻居都搬走了,好多年没有干部上门喝过一口水!”72岁的周用说。第一次到周用家里走访,张战军一讲就是2小时。从每年的收成到产业发展,从交通到看病,从基本情况到政策宣传。“不管你能不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你今天能到我家来,陪我这孤寡婆子说这么多话,我就很高兴啦。”天黑离开的时候,老人拉着张战军,依依不舍。

卖红薯的甜头

  通过走村入户,张战军结合西沟村的资源,确定了在该村种植五彩红薯并对其进行深加工,以及分散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宣传和鼓励下,该村五彩红薯种植面积达230余亩,105户贫困户都发展了分散养殖项目。为了让红薯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张战军和村“两委”干部成立专业合作社,投资15.92万元开发了红薯深加工项目。“俺村红薯我代言。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推广,吸引网上买家。”到了红薯丰收的季节,张战军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将红薯采收、分类、清洗、磨制、制粉、做粉条的全过程拍成视频和图片,通过微信朋友圈、县扶贫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同时,帮扶单位国华孟津电厂也签下了为在职职工294人购买红薯及粉条的协议书。

  “连当年高考也没有这么拼过。”在销售红薯的过程中,张战军曾连续几天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他的手几乎离不开手机,随时接听来自各方的电话,收发各地订单,然后再用三轮车运到镇快递点寄出去。尝到甜头的张战军还将西沟村的蜂蜜、菜籽油、土鸡蛋等农产品也制作成视频放在微信朋友圈。2019年11月,张战军在微信朋友圈卖了4 000多公斤五彩红薯、1 500多公斤红薯粉条、2 500多公斤蜂蜜、500多公斤菜籽油、750多公斤土鸡蛋、300多公斤核桃,帮助贫困户及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余元。在最短的时间,张战军赢得了村民最广泛的认可,周边村镇很多群众都知道,西沟村有个“卖红薯的第一书记”。

心里比蜜甜

  “我不需要办公室,我的办公室就在田间地头。”这句话张战军一直挂在嘴边。其实,张战军不是不需要办公室,他的心里一直牵挂着贫困户,只有站在田间地头,只有看着蜜蜂在花丛间飞舞,他的心里才踏实。

  “张书记是俺家的大恩人,要不是他,还不知道俺家现在的日子是什么样。”如今开着私家车的原贫困户范赖的妻子说。2014年,范赖家承包的50多亩烟叶因遭受天灾,损失近10万元,一度成为贫困户。2018年,在张战军的引导下,他家种上了五彩红薯,还养了蜜蜂,年底他家收益近6万元。如今,范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9年7月还当上了村支部委员。“张书记为俺们操碎了心,他生病了还照常来村里开展工作,俺们心里可真过意不去。”身患残疾的杜春香听说张战军在喝中药,拄着拐杖来村委会看他。有人问他:“你在村里一干就是4年多,烦不烦?苦不苦?”“脱贫攻坚,唯有苦干,不可苦熬。看着群众脸上的笑容,心里比蜜还要甜!”这是张战军写在驻村日记扉页上的话。

(本文选自《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一书)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4日 11:4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