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皮蛋书记的致富经——记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枣林乡枣林村第一书记李双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初夏的清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枣林乡枣林村田间泥土里的特有芬芳在空气中弥漫着。伴随着一缕缕阳光从树梢洒下,枣林村第一书记李双君又在村里“转悠”了起来。枣林村,虽名为枣林,村里却鲜有枣树。村域内山峦起伏、峡谷纵横,山地地形占全村面积的80%以上,村民们长期以来只能依靠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为生。“我刚来时,村里没有一家是砖瓦房,全是土墙房,除了到村委会的主路硬化了之外,其他都是沙石路、泥巴路。集体产业没有,个户产业也没有。”李双君回忆起当初刚到村时的场景感慨道。

  来到枣林村的那一年,李双君刚刚30岁,没有一点儿农村工作经验,村民们看到这个“毛头小子”时,不免心生疑虑。“李书记刚来时,我们都在想,一个年轻娃儿能为我们做啥事情呢?”枣林村二组村民梁炳开说。面对群众的质疑,李双君不免有些难过,但他并没有泄气,反而激发出了骨子里的那股犟劲和韧劲,立志要为群众办几件大实事。如何才能增加群众收入,是李双君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他急切想要为群众办的第一件事。

  经过考察,李双君发现枣林村有包皮蛋的传统。村民家的鸭子多为放养,以玉米、稻谷为食,用这样的鸭蛋包出来的皮蛋,晶莹剔透、味道醇香,点点雪花镶嵌其中,色香味俱全,因此枣林皮蛋在周边小有名气。枣林村三组组长张宗伦回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包,一是产量不高,二是品质也不好管控。加上当时路不通,皮蛋也没有品牌,销路不行。”李双君却很看好用皮蛋打开市场,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村里的皮蛋产业做活做强,让皮蛋变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蛋”。

1

  李双君召集村“两委”班子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了“枣竹林”这一具有地域特点的皮蛋品牌名称,采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模式,整合全村的皮蛋产业,统一制作和包装,然后推向市场。事非经过不知难,提标准、强基础、建品牌、拓销路……一摊子的活儿都需要李双君逐一落实。他一头扎进了村里,一边是市场调查和群众会议,一边是泡面、火腿加矿泉水,忙得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我家离村委会近,晚上村委会的灯经常都是亮着的,我每次来看李书记都是在加班做事。”说到李双君的拼劲,村委会主任杨华德深有感触。因为吃住在村里,李双君与家人聚少离多,自己的私家车也从几万公里跑到了十几万公里。但他从未有过怨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他坚持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因为一年在村里时间太多,儿子学校开家长会我一次都没去过,有时儿子也抱怨。”虽然笑着,但李双君的话中难掩对儿子和家人的愧疚。

  5年多时间里,李双君用近2000个日夜,让枣林村的面貌慢慢褪去昔日的斑驳。硬化的水泥路在村里蔓延覆盖,现代化养殖场的建设日趋完善,村集体利用“资产收益扶贫资金”120万元入股枣林茶叶有限公司,枣林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发生着巨大转变。枣林皮蛋在他的包装推广下,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他利用第一书记年货节、微信朋友圈、抖音等渠道,将枣林皮蛋销往全国各地。不仅如此,枣林皮蛋还开起了“专卖店”,通过电商平台,远销至香港特区和东南亚国家。2019年,全村的皮蛋销量达到7万枚,产值13万元,村民户均增收近千元,当地百姓尝到了皮蛋变“金蛋”的甜头。

  枣林村二组的贫困村民梁福帮,自去年务工返乡后看到皮蛋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便决定留在家中专心包起了皮蛋。因为手艺好、动作快,不到一年时间,梁福帮就包了3 000枚皮蛋,被合作社收购一空,年增收5 000元。“以前没销路,价也卖不高,现在皮蛋卖得很好,价格也起来了,枣林皮蛋真的变成枣林‘金蛋’了。”说起皮蛋,梁福帮脸上洋溢着喜悦。同样作为枣林村贫困人员的四组村民郑定坤,刚开始做皮蛋的时候,因为技术达不到要求,包出来的皮蛋口味不一致,不好销售。李双君了解情况后,到他家中手把手指导。郑定坤的技术慢慢成熟起来,现在每月能包皮蛋500多枚,通过李双君的销售网,他的皮蛋年收入达到8 400元。“我们现在喊李书记为皮蛋书记。李书记确实为我们枣林村老百姓做出了很大贡献。”郑定坤说。

1

  “我们枣林皮蛋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包括广东那边很多地方都已经知道枣林皮蛋这个品牌了。李书记真的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枣林村皮蛋合作社负责人张巍感慨道。

  “皮蛋书记!”这个亲切的称呼,把李双君和枣林村群众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下一步,我们打算继续加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扩大枣林皮蛋的影响力,鼓励老百姓养猪、养鸭,形成一个绿色循环产业链,让老百姓挣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日子。”

(本文选自《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一书)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8日 10:4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