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国际歌》中的“英特纳雄耐尔”,由他首次翻译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他主持召开了“八七会议”,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重要贡献;他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传唱至今;他学识渊博、笔耕不辍,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文章和译作。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就是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
他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20年,应北京《晨报》之聘
瞿秋白赴苏俄采访
因肺病日益严重
他住院治疗时趴在枕头上写作
他说“我一天不读,一天不‘想’,
就心上不舒泰。”
多年如一日的勤学苦读
使其积蓄了深厚的理论和文学修养

瞿秋白像。新华社发

瞿秋白像。新华社发

1921年5月,瞿秋白加入联共(布)党组织
他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
并创造性地将法文“国际”一词
改用音译“英特纳雄耐尔”
在我国广泛流传
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首战歌 

1922年2月,瞿秋白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由于我党在成立初期
亟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1923年1月,瞿秋白回国后
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
他夜以继日,辛勤笔耕
编译多部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
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
考察中国社会状况
论证中国革命问题
撰写发表大量政论文章
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

1925年1月,在党的四大上
瞿秋白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
在党的五大、六大上
他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27年8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
瞿秋白主持召开“八七会议”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会后他担任了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委、主席
主持党中央工作

1931年1月
瞿秋白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
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他到了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
在这个时期他创作和翻译了
一大批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
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积极指导、推动左翼文化运动发展
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道路
成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瞿秋白对朋友讲:
“我们做一个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
起码要懂得中国的文学、史学、哲学。”
基于这一认识
他刻苦攻读文史哲等社科文化知识
汲取尽可能多的精神营养丰富自己
瞿秋白强调
写文章要“向大众说人话,
写出来的东西也要念出来像人话
——中国人的话”
在主持《向导》《热血日报》等党报工作时
瞿秋白特别注意报刊文风的通俗朴实
文章说理生动形象,语言犀利简洁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真正让普通群众能读、能听、能说

1934年2月
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等职
中央红军长征后
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2月
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逮捕
1935年6月18日
他一路慷慨演说,唱着《国际歌》
坦然走向刑场
他席地而坐,挺直腰板
微笑着向刽子手点头道:
“此地甚好!开枪吧!”
而后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时年36岁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瞿秋白的一生虽然短暂
但他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
他呕心沥血,勤奋耕耘
广泛涉猎政治、哲学、翻译、
文学、艺术和史学等诸多领域
他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文章和译作
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高度赞扬瞿秋白:
“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
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
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
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08日 14:49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