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史百问 | 重庆谈判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37.重庆谈判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中国政局朝着和平民主方向发展。在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力量有了新发展,帝国主义势力遭到削弱,已经难以集中力量干涉中国革命。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团结程度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在经受了长期战乱之苦后普遍渴望和平。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党,并同国民党统治区内由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组成的民主力量保持着密切联系。

  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内和平民主的积极努力,却受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严重阻碍。国民党统治集团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到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这方面来,目的是继续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更严重的是,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美国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依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向外扩张,企图建立自己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后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所说,他们当时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要求国民党政府实行某种程度的改革,包括搞一点形式上的民主,争取中间派的同情和支持,诱使或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实现中国在国民党领导下的“统一”;另一方面,在经济、政治、军备等方面大力援助国民党政府,帮助国民党军队运兵抢占战略要点。

  蒋介石的目的是要打,但要做好打的准备,还需要时间,也由于国际上苏联、美国等都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实行和平建国。因此,蒋介石在积极备战的同时,不得不表示愿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续3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定大计”。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强加给中共。

  基于对和平的真诚愿望和对局势的清醒认识,党中央认为,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即使是暂时的和平局面,也应该积极争取。1945年8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今后对国民党的方针是“蒋反我亦反,蒋停我亦停”,以斗争达到团结,迫使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人民的要求,以推进国内和平等目标的实现。8月25日,党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当晚,中央政治局决定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一行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行动,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方面企图以“统一政令军令”的名义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所谓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党中央在谈判中对解放区管辖权限和人民军队缩编等问题作出必要的让步。在此期间,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上党地区歼灭来犯的阎锡山部队3.5万人,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的地位。

△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

  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口头上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共双方同意:召开有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出席、讨论和平建国方案的政治协商会议。尽管共产党作出同意撤退南方8个解放区的部队、大幅缩编人民军队等重大让步,但双方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10月11日,毛泽东乘飞机返回延安。

  重庆谈判的结果,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经过谈判,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尽管这种承认只是口头上的,但这样一来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这次会谈和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

2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9日 18:49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许建文1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