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首次核试验起爆日期如何决定?这些故事鲜为人知!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964年10月11日凌晨,一封密件被急匆匆地送到了北京中南海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上。虽已忙碌了一整天,周恩来总理还是快速地审看了这份信件,并马上写信给毛泽东主席。

  之后,周恩来总理又写了一封信,郑重叮嘱道“你们来往电话均须通过保密设备以暗语进行。

  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让周恩来总理如此谨慎呢?

图:周恩来总理办公桌

  20世纪50年代初,新生的中国,一直被笼罩在核威胁与核讹诈的阴云中。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从这一天起,中国开始了研制核武器的艰巨而伟大的历史征程。

  周恩来总理谨慎交代的,正是当时国家最高机密之一:中国首次核试验起爆时间!当时,周恩来总理连夜批示后,还曾亲笔写了一封秘密短笺。

  短笺里提到:核试验的起爆日期和时间均由“气象情况”所决定,为什么“气象情况”会成为核爆炸时间的决定性因素?这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王国元,是当年最早一批进入罗布泊腹地开展工作的战士之一。

  王宇

  王国元之子

  我父亲是空军的地勤人员,一开始他是在福建这边服役的,后来因为要保障咱们核试验的成功,需要抽调这样的一些人员去参与建设一个气象站,通过保障气象这一块,来保障我们核试验。

图:《为了那一天》 王国元手稿

  1960年11月,一辆苏联生产的嘎斯车载着王国元等10名气象战士,在沙漠中一连奔跑了十几个小时,他们正在大漠里寻找的,是一处标有ⅢB一57编码的木桩。在这个木桩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茫茫荒漠,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气象站呢?

  方宗义

  核试验亲历者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原副主任

  罗布泊我们都知道是位于我们国家新疆南疆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它的北边是天山,它的西边是昆仑山,南边是青藏高原,向东开的就是河西走廊的一个口子。所以没有气象记录,没有气象站,连人的观测经验都没有,因为那个地方就荒无人烟的,所以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战士们苦战两天后,终于在罗布泊的荒原上,建成了离核试验中心仅有5公里的气象站——阳平里气象站

  1960年11月12日8时,罗布泊试验场区诞生了有史以来第一份气象资料。

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用的102米高的铁塔

  经过四年的潜心研究,1964年春,托举原子弹的百米铁塔在罗布泊拔地而起,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的现场准备工作全面展开。

  此时基地气象室虽然已经积累了大量天气资料,但是对于当时基地年轻的气象预报队伍来说,想要做出精准的、符合核试验要求的天气预报,简直难如登天。究竟该如何解决气象预报人才缺乏的难题呢?

图:顾震潮

  1964年6月的一天,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气象专家顾震潮在辗转了火车、汽车,连续奔波数日后,终于抵达了核试验基地。

  方宗义

  核试验亲历者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原副主任

  顾先生是我们国家天气预报的奠基人之一,他把我们国家一套天气分析预报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建立起来了。

  顾震潮的到来,不仅解决了核试验基地气象室天气预报人才短缺的难题,还帮助他们建立了符合当地情况的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这对完成核试验气象保障任务来说至关重要。

  这是目前公开的,关于顾震潮在核试验基地的珍贵画面。顾震潮正在和基地人员一起会商,他还不时地认真记录笔记。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但是通过这段珍贵画面,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当年核试验基地的气象人员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这样不为人知的秘密会商,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升能力,为终极任务的到来做好万全准备。

  1964年9月下旬,中央专委会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确定要在国庆后炸响原子弹。眼下,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便是:原子弹究竟要在什么时候炸响呢?

  王庚辰

  核试验亲历者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这个气象保障,它可以说是最后决定核试验,它的试验日期和试验具体时间的一个首要条件。

  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场欢声雷动。核爆之时的气象条件完全符合所有要求,天气预报十分精准。

  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试验,到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再到如今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卫星等的成功升空,气象工作一直以来深耕幕后,默默地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3日 07:29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