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浙江长兴优化党员教育四大体系 一体化锻造过硬党员队伍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份入党誓词,是至今发现的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份入党誓词……”在浙江省长兴县党群服务中心,每星期青年宣讲员都会为来参加集中培训的党员上党课。

  近些年来,长兴县抓深抓实党员教育,以提升党员队伍能力为导向,统筹“大众”与“小众”、“漫灌”与“滴灌”、“群体”与“个体”的教育培训需求,系统优化内容供给体系、工作资源体系、教学组织体系和动态管理体系,为锻造过硬队伍、护航中心大局提供强有力支撑。

内容供给体系——

变“平面化”为“立体式”

  “以前党员大会学习上级精神,大都是书记在台上读,党员在下面听,很枯燥。现在不一样了,有老师来讲党课的、有看电教片的,还有一起讨论的,形式多,效果也好。”煤山镇祠山村老党员王明远说。

  这种变化,源于长兴县将模块化思维导入党员教育内容供给。组织、宣传、史志研究和党校等部门联合,按党的理论、党章党规党纪、党的历史、党的宗旨、形势政策、知识技能6大模块,分别打造标准化课程。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发的“永远的旗帜”党史精品课程,一经推出就深受党员干部欢迎。

  干什么就教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聚焦本地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长兴县每年编制《党员日常教育培训课件大纲》,推广《我的致富经》《美丽庭院党员带头创》《创优实招大家享》等系列微党课,让党员说给党员听,先进说给后进听,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群众。

  注重把上级最新精神、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党员教育内容,连续开发《了不起的企业家》《摆脱贫困》《不忘来时路》等系列专题片、纪录片、广播剧,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面推送。疫情防控期间,原创微剧《独腿英雄》《党旗高高飘扬》在党员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激励全县3万余名党员、近20万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

工作资源体系——

变“零散化”为“集约型”

  为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用,长兴县实施党员远程教育终端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改造313个远教基层站点,推动数字电视端学习平台进入15000多户居民家庭。整合利用商场、站台、出租车等户外屏幕资源,积极打造“长兴先锋”微信公号等“指尖上的教育窗口”。借助县广电融媒智慧系统,探索党员教育集成播控“中央厨房”机制,教育内容一次采集、多种生成,经电视端、广播端、手机端、基层站点等多个平台联合同步推送。

  为解决党员教育阵地的供需矛盾,整合县乡党校、党群服务中心、村社(两新)红色驿站等资源,构建形成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秘密交通站旧址等23个现场教学基地集群,411个党员教育共享阵地投入使用,做到集中培训有阵地、日常教学有场所。

  针对基层党组织缺专业党课讲师难题,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委党校、县教育局,以乡村党员教师、退休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为主体,择优选聘组建百名专属党课讲师,出台管理办法,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案,编写通用教材,每季送党课400余场次。

教学组织体系——

变“一锅煮”为“分众化”

  打破传统大课堂填鸭式、粗放型的党员教育组织形式,长兴县坚持分层分类,实施分众化教育。

  为解决两新组织特别是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性较大、工学矛盾突出问题,在各个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周六红色讲堂”,定制推出特色课单,党员只需在手机端预约即可参加学习,确保学习跟得上、思想不掉队。

  针对山区村和平原村、精品创建村和后进整转村党组织书记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连续3年分类开设共同富裕示范培训班、整固提升班,安排不同现场教学路线,进一步突出不同村对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的差异需求。聘请农业、文旅、经信等部门的23位中层干部作为工作顾问,常态化举办“领雁论坛”,实现学有所得。

  为增强高知高管党员、新生代企业家、高层次人才党员教育实效,联合人才办、工商联,连续7年在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地举办小班化高级研修班,通过专家授课、高层论坛、专题座谈,交流最新政策形势、现场考察党建样板,引导听党话跟党走,实现2022年1至4月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1.9亿元。

动态管理体系——

变“单向度”为“闭环制”

  突出支部教育党员的主体责任,依托党建云管理平台,对党组织书记上党课、党员参加学习培训、主题党日等35项数据信息进行在线监测、自动比对,并实行黄、橙、红三色预警,工作情况纳入支部年度考评,推动以支部为单位的日常学习教育规范有序开展。

  为综合评估党员参学参训实际效果,长兴县开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数字化场景应用,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集中轮训的规范度、党员日常贡献度、领办项目完成度等方面,设置21项核心指标,强化综合分析评估,构建覆盖全链、导向鲜明、量化管用的评价体系。2021年,全县有39名党员因长期不参加支部活动,被评定为不合格,以刚性约束促使党员强化身份意识和组织意识。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5日 19:2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徐瑶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