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坚持党建示范引领,抢抓产业项目,盘活资源要素,探索多种路径,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总收入从2018年的0.43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0.95亿元,增幅121%,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明显增强,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党委把舵领航,汇聚产业发展合力

  佳木斯市桦南县委紧紧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下大力气抓紧抓好产业发展。

  凝聚发展共识。县委制发《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10个,成立由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会议30余次,研究解决重点问题125个,进一步明思路、定措施、补短板、促落实;将发展村级集体产业项目纳入基层党建督导检查、目标考核、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以考核传导压力、以述职评议业绩,切实发挥指挥棒作用;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扶持、项目补助等方式投入资金2370万元,以“真金白银”扶持产业发展。

  育强发展头雁。深入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3851硬核头雁工程”,公开选拔职业化村书记5人、培养村后备力量961人,为带领集体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开展“四有五好”星级化绩效考评,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要指标,因落实不力被列为5星级以下的村9个,以干好干坏不一样倒逼履职尽责;开展村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头雁论坛”等活动20余次,常态化开展全覆盖教育培训,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提升发展能力。

  筑牢发展根基。抢抓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县的有利契机,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8万人,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14个,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每一名成员,让关心和参与产业发展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持续推进新增资源地收费提标行动,自2019年按每公顷2000元增额逐年提标,累计收费达2.3亿元,为产业发展攒足了后劲。2022年探索成立村投公司,着力盘活村集体“三资”,集中“经力”办大事,预计年底前完成100个公司建设任务,确保资产资源不断增值增效。

  突出示范带动,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以融合化、市场化、特色化为主攻方向,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发展产业项目。

  支部领办促动抱团发展。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改革,推行“9+N”型领办模式,指导村党支部将分散的扶持产业、扶持资金、闲置资源等有效整合抱团取暖,领办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合作社32个,整合产业项目25个、资金2197万元,集体增收180万元,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从“一盘散沙”握成了“一个拳头”。桦南镇推行联村抱团、社企合作模式,联合4个行政村领办联合社,整合5个行政村“清化收”资金入股,共投入470万元,与黑龙江金湖羊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湖羊养殖,年收入96万元。

  龙头企业带动联享红利。借助龙头企业市场化程度高、经济体量大、承载力强的产业优势,发挥聚合作用,把集体经济接入产业链条,累计入股投资龙头企业项目29个,投入资金1505万元,累计收益185万元,实现企业发展、产业做大、集体增收有机统一、互惠互利。土龙山镇战生村2019年招商引资黑龙江易真细致农业有限公司,发展会员制段氏佳酿纯粮酒产销项目,村集体投资50万元,年保底分红5万元。

  特色种养撬动增收杠杆。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科学调整种植品种和产业布局,通过发展特色种养、菜园经济、林下经济等方式,打造“一村一品”典型,引导发展紫苏、蓝靛果、沙棘、油豆角等特色种植项目69个;发展肉鸽、黄牛、藏香猪等特色养殖项目16个,累计收益29万元,实现特点变“支点”,特产变财源。2022年与黑龙江大学东北油豆角研究院合作,组织驼腰子镇金缸等6个村200余户,利用闲置菜园和宅改腾退土地200余亩,打造油豆角种植示范带,预计收益70余万元,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动力

  坚持改革驱动,持续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提供坚实保障。

  强乡赋能提效力。在全县12个乡镇推行“强乡扩权”改革,通过确权归还、委托授权、依法延伸515项管理权力,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建设所需的用地使用权许可、土地承包经营期内调整批准、权限内土地权属争议裁决、林地使用权争议处理、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及驾驶证核发、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批、对挪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行为的处罚等事项,乡镇全部能够自主审批裁决,实现乡镇有实力、发展有效力。

  聚才引才添智力。制发《桦南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桦南县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开展“线下+线上”各类技术技能培训27期,1.7万名“田秀才”“土专家”,组建农机、林下经济、畜牧养殖等专家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项目基地,帮助破解技术难题;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317名懂技术、会管理、有能力的农业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为村集体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规范运行束权力。在全省率先实施村级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改革,编制村级监督权力清单,赋予村务监督委员成员监督产业项目施工,材料质量和工程质量,参与工程项目的现场验收,审核工程验收有关资料,对村级产业项目重大收入和支出项目实行专项审核监督等权利,给村干部戴好“紧箍咒”,推动“照单办事、依规操作”,确保项目建设好、重规范,有效防控了因“微腐败”带来的“烂尾项目”“豆渣工程”。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7日 17:28 来源:“龙江先锋”微信公众号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