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大山的女儿”,再看依旧泪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日
以黄文秀为原型的影视作品
大山的女儿收官
无数网友被这位驻村书记的故事
再度打动

毕业后奔赴偏远贫困山村
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然而,一场山洪
让她的人生定格在了30岁
今天,通过这7个细节
致敬“大山的女儿”
黄文秀

这个梦想,她始终坚持

高考时,黄文秀选择了师范院校
姐姐说,黄文秀最大的梦想
是在村里办一所幼儿园
“她曾希望成为一名老师
把所学知识教给乡村的孩子”

读研期间
黄文秀也一直关注基层教育及扶贫
毕业前
她决定报考广西定向选调生
“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
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
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

这个“秘密”,她深埋心底

2016年
黄文秀回到家乡广西百色支援建设
2018年,她又主动要求
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
立志改变这个深度贫困村

△曾经的百坭村

起初,村民对她不抱希望
面对猜疑与拒绝
黄文秀挨家挨户上门走访
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
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
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

△黄文秀帮村民掰玉米

黄文秀还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
慰问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
但没人知道
她的父亲身患肝癌
母亲有先天性心脏病
父母多病,孩子上学
黄文秀一家曾因学因病致贫
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直到2016年才实现脱贫

这些日记
记录着她的驻村点滴

驻村两个月
黄文秀走遍了全村195户贫困户
她在驻村日记中
记录下了工作的点点滴滴
“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我的方言进步了
可以和贫困户用桂柳话交流了”
“时间过得真快,我以为自己无法坚持
但真的走到了今天”
……

她还在驻村日记中手绘“民情地图”
标注了每一户的
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一笔一画
记录着黄文秀对基层工作的认真
和对百姓脱贫致富的真情期盼

这支“战队”
带村民摆脱贫困

刚来到百坭村时
黄文秀给村里扶贫工作群
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百坭村乡村振兴地表超强战队”

这只“战队”带领群众
摸索到了适合百坭村发展的产业
为了帮村民提高收入
黄文秀找来农业技术员传授经验
培养致富带头人
又想办法为村里修路,安装太阳能路灯
不到一年的时间
百坭村实现了88户418人脱贫
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

△如今的百坭村

在驻村满一年的那天
黄文秀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
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
她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
“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这条裙子
“藏”着她的爱美之心

和许多女孩一样,黄文秀也爱美
她喜欢穿裙子
喜欢音乐,会弹古筝、吉他
还写得一手好字

但投身扶贫事业后
她将自己的爱美之心“藏”了起来
为了便于走访农户
黄文秀换上了运动装和雨靴
在山野村屯间奔忙
一年时间下来,她晒黑了也变壮了
但在夜深人静时,黄文秀会拿起吉他
轻声唱几句自己喜欢的歌

在黄文秀的衣柜里
有一条未摘吊牌的鱼尾裙
那是闺蜜陪她买的
然而,黄文秀再也没机会穿上它
2019年6月
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
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
定格在百坭村的“扶贫路上”

△黄文秀心里时刻装着百坭村,她生前的电脑壁纸是一张洪水淹没的玉米地。

这只手镯
是她给母亲的定制礼物

黄文秀离开后
她的母亲手腕上一直戴着一个手镯
朝里的一侧刻着四个字
“女儿爱你”
这是黄文秀从网上
给妈妈定制的妇女节礼物

尽管家里并不富裕
但黄文秀的父亲再三婉拒了慰问金
他说
“这些钱,村里的扶贫工作用得上”
2021年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父亲替黄文秀戴上了大红花
听到女儿的名字,他湿了眼眶

这个约定,没能实现

《大山的女儿》拍摄前
演员曾探望黄文秀的父亲
主演挽着黄文秀父亲的手说
“黄爸爸,您对我们的作品
有什么建议?”
黄文秀的父亲说
“上映了一定要通知我,我一定会看”

△黄文秀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存下路费把父亲接到北京旅游。

然而
还没来得及看到这部作品
黄爸爸就永远离开了
2022年2月24日
黄文秀的父亲因病逝世

在广西,传说离世的人
如果思念家人和朋友
就会变成蝴蝶,飞回家乡看看
黄文秀离世后
曾有一只黄色的蝴蝶飞到村支部
村民说
“这是黄书记回来看我们了”

如今,黄文秀牵挂的村子
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0年底
百坭村所有贫困户脱贫摘帽
2021年9月
百坭村文秀幼儿园正式开学
解决了百坭村及邻近村屯
孩子上学难问题
黄文秀当初的心愿得以实现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
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
百色的大山,你留下最美的韶华
致敬“大山的女儿”黄文秀!

   延伸阅读

   “第一书记”黄文秀

  《大山的女儿》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0日 10:25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