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 吴宏:“时刻把百姓需求记在心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几乎没怎么睡过安稳觉,最艰难时一个月瘦了15斤,成为大家眼中的“纸片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在繁忙的工作中,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十几年未曾直面疫情的城市公共卫生体系遭遇严峻挑战。面对可能的医疗资源挤兑,吴宏带领团队紧密围绕病例发现、筛查、转运和救治的全环节,精准研判、科学施策,组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关键性政策和举措,多项做法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肯定和推广。

  非典疫情时期留下来的发热门诊体系,配置水平参差不齐。吴宏迅速组织制定全市统一的建设标准,配置发热门诊专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设备(CT),短时间内成功提升发热门诊的病例发现和医疗救治能力。

  新冠病毒引发的疑难危重症急需学科综合救治。吴宏统筹全市优质医疗资源,成立市级专家组,落实每日重症患者专家会诊、多学科联合巡诊等多项制度,推动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一人一策”。

  此外,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对核酸检测的需求日益激增。在吴宏巡回指导下,全市多家医疗机构持续扩大核酸检测能力。目前,上海每日单人单管最大检测能力已达850万。

  两年多来,疫情反复来袭,对城市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偌大的上海既要守住城市防线,又要维持群众就医基本需求,实非易事。疫情严重时期,部分老年感染者(特别是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患基础病老人)身体条件、心理状态较差,面临较大的转运救治风险。

  2022年4月12日,一位108岁高龄的上海老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这位老人家有脑梗、冠心病等既往病史,加上长期卧床,身体情况比较差。”吴宏回忆,上海卫健委调集全市顶尖专家,坚持标本兼治,最终老人于5月14日治愈出院,创下国内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转阴出院的最高龄纪录。

  健康事关民生福祉。吴宏负责的医政医管处,承担着上海全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工作,是做好全市医疗服务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有了健康,才有好日子”,他和同事们常把这句话挂嘴边,竭力解决百姓就医难题。

  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吴宏带领团队跑基层、听意见,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并予以推进落实,助推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建成4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好医院”。

  院前急救是“生命线”。“院前急救每快一秒钟,就可能多救一条生命。”吴宏想方设法,实现全市院前急救“更快一点”。近五年不懈努力,上海全市急救分站平均覆盖半径从5公里缩短至3.5公里、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12分钟以内,为市民贡献了一张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的生命安全守护网。

  “时刻把百姓需求记在心头。”身为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常常这样自省。他持续健全上海全市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完成年均质控培训约2.5万人次、质控督查约5000院次,指导帮助一批市级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总结推广日间手术、多学科诊疗、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医疗服务新模式,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近期,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散发。上海先后派出数批医疗队伍,驰援海南、西藏、四川等地。任务急迫,吴宏又开启了废寝忘食的应急模式。夜以继日,他与全市多家医疗机构协调沟通,精准安排相关工作,组织医疗力量快速奔赴抗疫最前线。

  “疫情防控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吴宏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必须要考虑得多一些、准备得充分一些、行动得快一些。”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6日 08:5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