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史百问 | 中国是如何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11.中国是如何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大势所趋。

  中国是当代国际秩序参与者、维护者,也是改革者,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首次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11月,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确立了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在近30个领域共取得100多项合作成果。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国引导协调各方在创新增长、结构性改革、多边投资、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上制定出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发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核准28份核心成果文件,有力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我国还成功举办了亚信上海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种种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并作主旨发言

  我国积极参与制定多个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1月亚投行开业,成为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2014年12月,中国设立专门的丝路基金开始运行,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能合作和金融合作等。2015年7月,中国推动成立的新开发银行开业,总部设在上海,支持金砖国家成员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出任联合国专门机构和重要国际组织主要职务的中国人不断增加。2016年,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从第六位跃居第三位。同年,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

  我国建设性地参与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发起一系列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组织及合作机制,实现了多边机制在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化全覆盖。我国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同国际社会采取协调一致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反恐、核安全和国际防扩散等全球性挑战。此外,我国大力支持中东、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难民问题作出贡献,积极参与网络、极地、深海、外空、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规则制定,发起并主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截至2017年9月,我国先后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等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创建了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建立了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国际执法合作论坛。我国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党史知识问答

党史知识问答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7日 16:4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