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2022年组织工作盘点·人才工作 | 塑造人才引领发展新动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锚定了战略坐标,指引了前进航向。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人才创新高地

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各地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确立了“时间表”“路线图”。北京推动“三城一区”内的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上海彰显国际化人才导向,实行更开放人才政策、造就战略人才力量、强化人才自主培养,构筑世界级人才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建设如火如荼,中国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一系列大装置相继布局,深圳鹏城实验室、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量级实验室陆续建成,科技人才队伍显著壮大,人才高地效应日益显现,世界级“人才湾区”起步成势。浙江深入推进“鲲鹏行动”计划,“一人一策、一事一议”为引进顶尖人才提供事业平台、科研经费、团队组建、生活保障等全方位支持。江苏拨、投、贷三管齐下,为人才发展插上金融翅膀。吉林构建人才引育留用生态圈。湖北武汉推行“城市合伙人”计划,建立起领军人才共同参与创新决策、创新执行的机制。多个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增强县域人才竞争优势。随着人才引领发展意识的增强,基层市县通过强体系、聚人才、造平台、优生态等举措,不断增强县域人才竞争优势。江苏昆山创新实施“头雁人才”工程,实行项目资金“包干制”,累计资助总计4.85亿元,带来人才集聚效应。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福建晋江充分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实施短期租赁、互兼互派、项目攻关、平台共建、联合培养等“人才共享”机制。江西南昌高新区采取项目合作、兼职、有偿咨询、参与技术诊断与设计、担任技术顾问等方式,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河南三门峡“借巢”栖凤,“飞地”引才。成都龙泉驿区与清华、北大等高校保持长期校地战略合作,提能升级校地合作平台。广州海珠区探索创建全链条式人才服务体系,为数字经济人才提供广覆盖、快速度、零距离的人才服务。浙江丽水创新推广“人才科技银行”服务模式,解创业人才和科技项目孵化燃眉之急。陕西咸阳渭城区以人才“微服务”创设人才好生态,打造“人才管家”服务团队,当好人才服务“红小二”和创新创业“小秘书”。从成立机构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到柔性共享高端人才;从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到创新机制留住适用人才;从推进改革务求精准管用,到补齐人才双创服务短板,基层市县打造人才竞争力亮点频现。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2022年11月29日,中国航天人再次刷新飞天壮举。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接力空间站建造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最后一棒,向着建造空间站的终点冲刺。中国空间站里,两个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的背后,凝结着航天人的辛勤与汗水,积淀着老一辈航天专家言传身教、新一代青年人才接续奋斗的人才培养之道。

  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坚持高端引领、整体推进,加快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主力军作用,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进一步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77所高校布局建设了288个创新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累计吸引1万多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核心技术人才。中央到地方纷纷加快建设创新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力量。山东把培育战略人才力量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开展引育专项行动,深化“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安徽持续实施院士培养计划,加大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在重点工程中设立青年专项,占比不低于30%。文昌国际航天城与西工大、哈工大等高校就设立研究生院和实训基地达成合作意向,培养航天人才。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以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推动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素质稳步提升、活力充分释放。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中国代表团金牌榜和团体总分再次位居世界第一,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推动人才服务国家战略

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安全是解决种业“卡脖子”危机的大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将种子科技创新挂在心间。2022年4月,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海南考察的第一站。这个重大科研平台,已经初步形成了由院士创新团队、全职科研人员、双聘科研人员和全职博士后组成的科研队伍,成为全国种业科研人才联合攻关的重要阵地。

  推动人才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国家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广大人才埋头在科技攻关的实验室里,把根深深扎进人民群众之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创新创造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入扣”。中科院积极参与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高地建设,围绕网络安全、空天信息、稀土资源、生态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组建了一批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持续强化对数学科学、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分子科学、生命与健康等方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布局,瞄准“卡脖子”技术难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智攻关。

  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服务到哪里。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和选派科技特派员工作,为160个重点帮扶县选派993名医疗人才、2392名教育人才、1546名科技特派员。福建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计划5年里每年为每个县培育10名左右“头雁”。新疆柯坪县张贴144张“人才地图”,充分发挥乡土人才服务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作用。2022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3.4万名高校毕业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30余万名高校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投身基层。海南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进一步挖掘使用好“候鸟”人才,打造海南自贸港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集聚英才。人才工作主动对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全面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作,以人才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福建鼓励以“校企联合”方式组建产学研创新团队,促进高校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学科交叉、人员交叉、优势互补与创新协同。青海西宁聚焦锂电储能、光伏制造、化工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瞄准生物医药、绿色农牧业、藏毯绒纺等特色产业,绘制产业地图和特色人才地图,编制创新目录和引才目录,精准引才、靶向引才,推动人才引进培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2022年9月,第四届“科学探索奖”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首位“90后”获奖人诞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格局,带来了火热的创新实践和丰富的创新成果。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从授权松绑到“揭榜挂帅”,从破除“四唯”到“帽子热”降温,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向深处破冰。

  积极为人才松绑,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鼓励支持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充分释放才华和能量。浙江建立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探索设立“无会日”、配备科研助理等做法,切实减轻人才事务性负担。青海不断扩大科研需求和项目征集渠道,不论资历、不设门槛面向全国开展“技术挑战”和“揭榜挂帅”,将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下沉”草原、盐湖,以国家科技力量解决区域难题。浙江金华迭代升级“揭榜挂帅”,由侧重构建工作方法到实现攻关成果的集成放大,推动产业整体升级。上海探索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赋予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重庆推行人才项目经费“包干制”,领衔专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科研团队和经费使用。鹏城实验室实施国内人才“双聘制”和国际人才“合同制”的人才流动聚合模式。湖南在四家省级实验室中探索“访学制”“双署名制”“登记制”等,打破人与项目之间的固有联系,营造一个人才自由流动的环境。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为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营造有利的环境。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以“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为着力点,致力于按照创新活动类型,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深圳支持非竞争领域用人主体设置特聘岗位,自主评聘高精尖缺人才,给予岗位奖励,推动以“帽”取人向以岗择人转变。西安开辟高层次人才“以才荐才”的人才确认渠道,拓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视野。江西新余开辟人才积分评价和企业举荐评价2条高层次人才评价新渠道,云南玉溪赋予企业1个人才刚性引进专项和3个人才培育专项的自主评价认定权,用实绩来说话,以贡献论人才,人才评价由企业“唱主角”。江苏宿迁探索乡土人才“培训+评价”的培评一体模式,将“种养面积50亩以上、年创收50万元以上、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3人以上”等实绩、技艺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作为职称的重点评价标准,建立乡土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甘肃把基层人才、民族地区人才、艰苦单位人才“作出贡献”与省市属其它单位人才“作出贡献”区别对待,突出基层人才品德、能力、业绩贡献导向,为基层人才成长发展“架桥铺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2022年人才培养大会。

在海南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院长、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副主任彭军在工作。

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格达乡格达村,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为村民讲解健康知识。

修建天地通信“高速公路”的“90后”航天人。

  在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产业孵化园服务中心,一名员工咨询人才补贴方面事宜。该服务中心为企业和人才搭建与相应部门沟通的平台。

  延伸阅读

  2022年组织工作盘点

  2022年组织工作十大新闻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7日 09:5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