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提升干部考核能力专题培训班发言摘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考评队伍

提升干部考核科学化水平

江苏省委组织部

  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自2018年起探索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并把考评人员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干部考核能力、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组建队伍、提升能力、发挥作用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为什么建队伍:“人”是干好工作的关键

  如何让考核工作谋得准、推得动,更好发挥考核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关键要有一支掌握政策规定、精通考核业务的专业化考评队伍。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指示、赋予重大时代使命,今年3月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为什么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作了深入系统的阐述,明确要求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并提出了“四个走在前”的重大任务。综合考核作为江苏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的全局性战略性制度安排,如何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需要建强一支讲政治、业务精、作风好的考评队伍,构建目标制定、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反馈提升的闭环链条,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转化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实践成果。这是落实中央关于考核工作系列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干部考核条例》明确了考核人员的职责定位,中组部《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对加强考核的领导把关、部门协同配合和工作衔接、做到多考合一等提出明确要求,这些要求都为组建考评队伍、提高考核质效提供了基本遵循。这是提高考核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现实需要。江苏综合考核已覆盖13个设区市、99家省级机关单位、33家省属企业和73所省属高校,并对95个县(市、区)开展监测评价。随着考核体系不断完善、考核工作不断深化,需要考核工作者从高质量发展大局和工作全局出发,熟练掌握考核政策和指标内涵,精通考核方法和程序,推动考核有条不紊、有序运行。

  二、队伍怎么建:突出高素质专业化要求

  近年来,考核制度设计、指标体系、方式方法不断拓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新需求新期待持续涌现,要求考核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及时适应时代要求、考核需求。抓统筹,明确队伍要求。着眼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出台加强高质量发展考评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队伍建设总体布局,分级分类建设符合综合考核实际需要的考评队伍,由两支队伍组成:专家队伍为考核评价理论创新、制度优化、技术革新提供智力支持,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高校院所、新型智库、第三方机构等专家学者;专业队伍具体负责研究谋划、政策制定、统筹指导、考核实施,包括各级考核机构、考核牵头责任单位和被考核单位考核工作者等。高标准,确保队伍质量。遵循“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原则,2020年在设区市和省级机关领域组建首批355人的考评队伍。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与南京邮电大学等多方共建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在考核政策研究、决策咨询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重管理,及时调整优化。制定《考评队伍管理办法》,细化选派使用、履职评价、积分管理、动态调整等程序和要求。2022年对考评队伍进行拓展调整,动态更新人员名单,新建省属企业、省属高校领域队伍,省级层面队伍总人数已达到573人。树形象,严明作风纪律。加强考评人员纪律约束,制定考核工作纪律和保密规定,要求考评人员严格按程序实施考核、开展评价,不得泄露数据信息、涉密资料、考核情况等内容,以铁的纪律展示良好形象。

  三、队伍怎么育:持续提升履职能力

  持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在学习中提升能力、在探索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求得真知,不断增强统筹谋划、善抓落实和推动发展的能力。加强思想淬炼,提升政治站位。要求考评人员从政治要求看考核,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核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领会核心要义,把握精神实质;从政治高度明方向,既看指标、看事例、看结果,更看政治导向、政治影响、政治效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政治标准抓推进,树牢考大事要事的鲜明导向,以明确的导向、有力的举措,持续发挥考核引领和推动作用。突出政策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每年组织年头、年尾两场培训,年头培训解读考核政策,让考评人员充分了解年度“考卷内容”“考试规则”,理解考核体系的意义、变化和要求;年尾培训讲解考核实务,对年终考核的具体流程、工作要求、时间安排等深入培训,指导考评人员按要求履职尽责。注重理论积累,提升眼界思路。持续开展考评素质提升活动,通过策划集中授课、主题沙龙、经验分享、分组研讨等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深化考评人员对干部考核、绩效评价等工作的理解认识,促进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同步提升。组织课题研究,提升创新能力。坚持考核工作与考评人员的学科优势、专业特长相结合,建立课题研究制度,2019年以来累计开展173项课题研究,成果转化运用到考核工作各方面,为完善考核制度提供建议参考,进一步提升考评人员守正创新、破解难题的能力。

  四、队伍怎么用:提升考核工作科学化水平

  组织考评队伍全程参与考核主要环节工作,在实战中发挥应有职能作用。参与政策制定。发挥考评人员关键“节点”功能,既担好“被考核者”角色,又体现对下考核或内部考核谋划组织者作用,以不同身份对考核政策提出科学合理建议。参与指标管理。发挥考评专家和专业人员优势,组织参与指标设计、日常监测、评价计分、指标评估等考核指标管理各环节,多角度多渠道提升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参与考核评价。每年年底从考评队伍中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考核组开展现场考核,对各地各单位发展实绩进行甄别核实,开展综合研判,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评价。参与结果反馈。建立健全考核结果“体检单”反馈机制,要求填写“体检单”的考评人员深入了解被考核单位情况,客观公正计分、给出扣分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对于在本类别排名靠后、成绩波动较大、班子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统筹相关考核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上门反馈,“考官”与“考生”“面对面”,分析原因症结、帮助改进提升。做好咨询服务。深入挖掘考核数据“富矿”,在制度设计上,邀请专家从专业角度分析数据、设计流程、提出方案,相关建议写入考核指标管理办法、满意度评价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在服务决策上,创设《考核要情》专报,组织有关专家向省委分析考核形势、反映考核动态,开展考核数据和行业数据融合分析,编制设区市、省属高校领域考核评价分析简报,为集中换届工作提供一手资料;在数字化建设上,组织企业考评专家为考核数据规范管理、融合分析提供务实可行的实施规划和操作方案。

着力加强五大考核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考核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最高人民检察院

  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的指示要求,坚持“考实、评准、用好”的考核导向,把持续提升考核工作能力作为精准开展考核工作的关键,一体推进政治鉴别能力、政策运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守正创新能力“五大考核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与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考核干部队伍。

  一、着力提升政治鉴别能力,确保考核工作正确方向。提升政治鉴别能力,是做好考核工作的根本。将政治鉴别能力作为干部考核“第一能力”常抓不懈,着力将干部政治素质考核从“雾里看花”向“见微知著”转变。一是加强政治理论武装。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能力提升首要任务,制定实施考核人员“政治能力提升计划”,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培训,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培训和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帮助考核人员提升政治敏锐性。二是严格把握政治标准。坚持将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引导考核人员将研究人与研究事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看似抽象的“讲政治”转化成具体的考核内容和看得懂、感受得到的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在重点任务、中心工作、领导批示批办等“事”的办理中,从态度、措施、落实三个维度,对检察人员政治品质、道德品行、能力素质、精神状态、廉洁自律情况进行识别研判。三是深入开展政治素质考察。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发现、识别、用好干部的主要手段,探索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通过开展个人谈话“听其言”、组织民主测评“察其表”、深化日常考核“观其行”、运用各方成果“析其里”等方式近距离接触了解干部,引导考核人员将了解到的情况与考核结果进行比对验证、分析研判,确保考准考实。

  二、着力提升政策运用能力,持续提升考核工作实效。学懂用好政策,是高质量做好考核工作的前提。将政策运用能力作为核心能力,推动考核人员从“照搬套用”会用政策,向“融会贯通”用好政策转变。一是加强政策意识培养。定期梳理汇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核工作重要论述,邀请中组部、兄弟单位、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深度解读中央政策要求,让考核人员既懂政策,又能用活用足政策。二是增强政策研究供给能力。最高检党组深刻认识到,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对考核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深入开展具有检察特色的考核政策研究。一方面,院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应勇检察长审改,修订完善《检察机关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举办全国四级检察院专题培训班,革除简单指标管理弊端,将案件评价指标从60项精简至46项,从各地反馈情况看,调整优化后的指标更加符合司法规律,贴近检察工作实际,实现了不让检察人员“为数字所困,为考核所累”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把考核减负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适当减少考核频次,优化考核流程,防止重复过度考核。三是加强对政策的精准把握运用能力。将“案件质量评价指标科学运用”作为主题教育专项整治问题,高度重视案件数据准确率,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对数据异常情况组织专门评查,对地方案件通报值层层加码、个性指标数量过多等问题及时纠偏纠错。四是充分发挥政策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一方面发挥政策正向激励作用,将平时考核同年度考核、晋职晋级、评优评先挂钩,明确年度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的从当年平时考核结果“好”等次较多的人员中产生,2022年共84人因年度考核优秀提前晋级。另一方面,做实负面评价,以考核政策鞭策后进。对考核排名靠后的检察官,经评审认定不能胜任检察官职务的,免除检察官职务转任其他岗位。在干部晋职晋级中,强调必须综合考虑政治素质、办案能力、工作业绩、日常考核等因素,决不是达到任职年限就必须晋升,对工作能力确有差距、年度考核连续排名靠后的,视情设置一定的晋升差额,进而推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检察官员额能进能出的鲜明导向。

  三、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不断增强考核工作质量。调查研究能够及时发现了解考核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坚持将调研能力作为考核工作能力的基本功,推动考核人员能力由“参差不齐”向“全面过硬”转变。一是常态化开展调研分析。建立“一月一分析、一季一会商、半年一评估、年度总考核”的动态考核机制,组织考核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个人访谈、参加部门考核会议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引导考核人员将调查研究融入日常。2022年,共组织开展考核工作专项调研4次,督促完成改进考核近100项,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提升调研水平。二是充分运用调研成果。坚持把督办问题整改作为调研最大成果,及时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台账,明确目标、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能改的立行立改,短时间难以解决的积极研究政策措施,做到解决一个、销号一个。三是高度重视考核“溯源管理”。始终把深入细致的工作贯穿调研全过程,及时跟进了解考核工作能力弱、相对落后部门的具体情况,通过约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式,明确整改落实举措,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促进形成“千钧重担一起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团结奋进良好氛围。

  四、着力提升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牢牢把握考核工作精准度。针对考核干部队伍“不懂数据”“不会用数据”等突出问题,将对大数据的分析运用作为提升考核质量的关键能力,推动考核人员由“经验决策”向“智慧决策”转变。一是建立大数据考核思维。定期组织开展考核指标需求调研和信息化系统培训,引导考核人员习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考核。2021年以来共开展信息化培训18场,建立考核指标库4137条、考核模型117个、考核流程99套,逐步形成重视数据收集、储备、分析、共享的大数据思维和意识。二是开展大数据立体分析。指导考核人员将关注点放在数据分析上,通过对考核数据横向纵向比对,更加注重考核指标关联性,结合办案业务数据分析会商,研判检察官个体“微观”加减分情况与本部门“宏观”检察业务数据的关联度,让考核人员从数据的变化中发现业务问题,进一步挖掘数据变化,助力提升考核精准性。三是强化大数据运用。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指导考核人员定期填写数据运用需求报表,会同技术保障部门对考核系统多次进行统一优化和个性化改造,最大限度发挥考核系统功能作用,减轻考核工作负担。2023年最高检考核系统入选“2023数字城市创新成果(管理创新类)”,成为关于干部考核工作唯一入选的信息化系统。

  五、着力提升守正创新能力,推动考核工作可持续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是推动考核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针对考核干部队伍“创新动力不足”“考核管理意识不强”等问题,将守正创新能力作为考核工作的兜底能力,推动考核人员由“因循守旧”向“精准高效”转变。一是把握考核工作规律。引导考核人员始终坚持考核工作创新的基本原则,强调考核的出发点、落脚点是推动检察人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坚持既看“干多干少”,更看“干好干坏”。反复强调“没指标不行,唯指标也不行,虚假的指标更不行”,指导考核人员不能为了“数据好看”而采取“反管理”的形式、甚至数据弄虚作假。二是优化考核内容方式。引导考核人员不能一张考核“试卷”用到底,要针对工作开展的不同阶段和工作的不同要求,对考核指标进行创新、优化、简化,加强对考核“个性化”“场景式”应用,与本部门实际紧密结合、能动落实各项考核规定。三是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引导考核人员特别是“一把手”不唯分只唯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考核管理,让大家以平常心正确看待计分排名,用“软身段”实现考核压力传导“硬效果”。坚持将一般性管理与个别化管理相结合,考核过程中既体现考核制度的相对统一、固定性,又统筹考虑到每一个检察人员状态、个性、习惯的不同,灵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尽量简化考核程序,力求考核简便可行。

围绕“四力”系统提升

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考核队伍

陕西省委组织部

  从2007年起,陕西省开始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在中组部的精心指导下,不断发展完善。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把加强考核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持续用力抓统筹、抓提升、抓管理,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考核队伍,全面提升考核工作质效、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强主力”,完善党管考核体系。省委始终把考核工作作为引领方向、促进发展、推动落实的关键抓手,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具体负责、相关单位协同推进,从领导体制入手,从考核队伍抓起,建强考核工作主干力量。一是高规格成立考核委员会。省委书记担任考核委员会第一主任,省长担任主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组织部长、省委秘书长担任副主任,每年召开全省考核大会,集中表彰优秀、动员部署推动。市县也都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行高效的领导机制。二是选优配强骨干队伍。为使“知事”与“识人”紧密结合、“考核”与“激励”有机衔接,我们将考核办设在各级党委组织部,组织部长兼任主任,拿出专门编制,按照公务员招录优先补充、干部调整优先配备原则选配精干力量,目前全省共有专职考核干部1500余名。三是建立完善专业化考核人员库。针对考核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的特点,我们分类建立“组长+专业干部+专家学者”的考核人员库,确保专业的事有专业的人干。以省级为例,组长突出经验丰富、综合全面,注重从担任过党政正职的领导干部中优选;专业干部突出业务精湛、素质过硬,注重从纪检、发改、科技、统计等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中挑选;专家学者突出熟悉省情、专业权威,注重从在陕部属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专家中遴选。

  二、围绕“借外力”,集聚赋能增效团队。考核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必须统筹各方力量,善用“外脑”、善借“外力”,把关键环节做优,把重点任务做实。一是持续优化指标体系,建好用好专业研究团队。我们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形成“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重点专项+党的建设”的指标体系,将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三个年”活动(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等重点工作细化为3大类110余项具体指标。在指标制定中,我们组建工作专班,由组织、发改、统计牵头,相关职能部门30余名业务骨干参与,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测算,做到了可量化、易操作、能定责。二是聚焦考准工作实绩,建好用好一线考核团队。认真落实差异化考核、近距离考核要求,我们按地市、党委工作、综合服务、经济管理、执法监督、社会管理以及群团组织等7个类别,有针对性地组建考核组,考核中既看重点又看全面、既看结果又看过程、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成效又看公论,对高质量发展成效精准把脉、客观评价。比如,组建地市考核组时,选择曾长期担任经济部门主官、有地市工作经历的领导干部当组长,选择联系基层紧密、有县乡工作经历的干部为成员,真正让懂基层的干部考基层。三是着眼充分听取意见,建好用好民意调查团队。我们注重群众参与、各方评价,明确社会评价结果占20%考核权重。依托统计局民调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利用“12340”热线对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干部作风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构建“民意收集+民情分析+民调反馈”的工作闭环,推动各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三、围绕“练内力”,搭建多元提升平台。我们紧盯考核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考核干部岗位特点和工作职责,着力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推动考核队伍能力素质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发展需要。一是“常态讲、考前训”吃透政策要求。大力推动考核干部上讲台,开展知识竞赛、业务我来讲等活动,定期组织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专题巡讲,对市县450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坚持在每年实地考核前,由组织部长主讲,对考核组成员和全体考核干部进行专题培训,组织大家系统学习考核工作法规文件,准确把握考核重点和方式方法。二是“请进来、走出去”拓宽工作视野。定期邀请发改、科技、统计等部门领导、业务骨干以及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分析形势变化、解读政策要求、讲授专业知识。加强与兄弟省份考核系统的沟通交流,适时选派考核干部组团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三是“现场练、跟班学”增强实战本领。在全省组织的高质量项目季度观摩评比、市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中,选派考核干部全程参与。建立省市县三级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选调市县考核办优秀年轻干部到上级对口跟班学习,帮带提升实践实干能力。

  四、围绕“激活力”,构建严管厚爱机制。过硬的考核队伍既是选出来、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我们突出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推动考核队伍既能征善战又纪律严明。一是完善跟踪管理机制。强化日常沟通了解,加强考核办与考核人员联系,掌握工作动态、听取意见建议。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通过签订承诺书、保密书等方式,引导考核干部严守工作纪律、树好自身形象。二是实行评价反馈机制。在每年组织力量进行考核的同时,探索开展考核“反向评估”,由被考核单位对考核工作和考核组进行监督评价。同时,邀请考核组组长、被考核单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对考核干部的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等进行反馈,有效避免干部“出工不出力”,激励干部“出力又出彩”。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那些表现优秀、业务过硬、严守纪律的考核干部,及时向其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进行推荐,多名从事过考核工作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同时,严格执行考核“九不准”要求,对那些不胜任、不适宜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去,确保整个考核队伍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念好“建、选、管、育”四字诀

着力建强干部考核人员队伍

贵州省委组织部

  近年来,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高位推动干部考核工作,着力念好“建、选、管、育”四字诀,在建体系、选人员、管队伍、育能力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一支与考核任务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一、着力在“建”字上下功夫

  一是统筹考核资源力量“建”。坚持“考人”与“考事”同步推进、深度融合,统筹全省考核资源和考核力量,整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及专项业务考核,归并各级各类考核项目70余项,有效解决了以往各类考核各自为政、交叉考核、重复考核、考用脱节等问题,形成全省考核“一体化”运行、“一盘棋”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考核组织领导“建”。成立省考核工作委员会,由省委书记任主任,省长、省委专职副书记任副主任,其他省委常委和有关分管副省长任委员,下设办公室在省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省考核委工作安排部署。分领域设立市县、省直、高校、国企、医院5个综合考核领导小组,由相关省领导任组长,负责本领域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参照省级做法,将考核机构设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考核办、考核科或考核服务中心等工作机构,强化编制保障,具体组织、指导、推动本地区本单位考核工作实施,确保考核工作上下贯通、运行顺畅。截至目前,全省各级考核机构共配备专兼职考核人员4300余人。

  三是规范考核程序方法“建”。聚焦季度监测、半年评估、年终考核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考核程序,由省考核办统一组建考核组、统一制定方案、统一开展考核,有效改变以往各类考核多头抽调考核人员、频繁交叉开展考核的现象。2022年底,分领域组建15支共165人的实地考核组,分赴239家被考核单位开展印证性实地考核。

  二、着力在“选”字上严把关

  一是聚焦关键“三员”选。选好考核组组长。组长是考核组开展工作的核心关键,主要从工作经验丰富、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熟悉干部工作,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的厅局级副职及以上相当职务职级层次的领导干部中选取。2021年以来,共选派30名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考核组组长。选好纪律监督员。纪律监督员是考核组公平公正履职的重要保障,主要从纪委监委、组织人事部门中选取。选好工作联络员。联络员是考核组正常运转的中心纽带,主要从工作作风扎实、业务熟练精通、综合协调能力较强的干部中选取。

  二是严格把好“三关”选。坚持“考人先考己”,严格把好考核人员准入关口,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着力选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品行端正、作风正派的考核人员队伍。严把政治素质关。坚持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将政治标准贯穿考核人员队伍建设始终,注重选派善于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敢讲真话、作风扎实的干部。严把业务能力关。要求考核人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既能够吃透上级的有关精神和部署要求,又熟悉考核政策,了解考核制度体系、考核对象的职能职责。严把履职经历关。对考核人员履职经历进行审核把关,突出籍贯地、成长地、工作地等,严格落实考核回避制度,着力提升考核的公平性、规范性。

  三是拓宽“三方”渠道选。考核员库筛选。对考核人员建立个人信息档案,按照考核类别分类编组登记入库,在开展考核时,结合平时掌握了解情况,从人员库中精挑细选、优中选优。考核单位推选。根据考核需要,由考核责任单位推荐有关人员参与考核,作为全省考核人员力量的重要补充。引入外智比选。针对部分考核专业性较强、业务部门力量较为薄弱的情况,引入第三方智囊团队参与考核,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更具公信力。

  三、着力在“管”字上出真招

  一是强化“制”管。制定《考核员队伍建设工作方案》,注重加强考核人员日常监督管理,适时开展抽检复核、设置举报专线电话、及时通报反面典型,对在考核中徇私舞弊、失职渎职或造成不良后果的,依规依纪追责问责,防止考核走过场、不认真、搞变通。同时,压紧压实派出单位责任,按照“谁派出、谁管理”的原则,将考核人员履职情况与派出单位年度考核相挂钩,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对发生负面情形、造成重大影响的,进行负面扣分。

  二是突出“质”管。健全考核人员队伍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定期动态调整,对考核工作质效不高等不适宜继续从事考核工作的,退出考核人员库,及时吸纳补充优秀人才,确保能进能出。同时,结合考核人员参与考核次数、承担任务、组长评价等情况,向派出单位党委(党组)出具个人鉴定或表现材料,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

  三是创新“智”管。采取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用好干部信息系统、年度综合考核信息系统,对考核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跟踪调度,实时更新、录入信息系统,动态掌握了解考核人员履职情况。

  四、着力在“育”字上求实效

  一是聚焦业务集中培训“育”。在每年考核指标体系印发、实地考核动员部署等关键时间节点,采取集中培训、视频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聚焦“考什么、怎么考”,对考核人员开展全覆盖培训,帮助考核责任单位和考核对象更好了解考核体系、熟悉考核内容、掌握考核要求,着力提升考核工作业务水平。2021年以来,通过举办全省考核工作专题研讨班、分领域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年终实地考核动员部署集中培训等方式,共培训考核人员4万余人次。

  二是紧盯需求精准培训“育”。及时梳理分析各领域各单位考核人员业务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将考核人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借助好党校(行政学院)、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等平台载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求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对考核人员实施“定向式”“订单式”精准培训,分类分领域满足个性化培训需求,切实补齐考核人员短板弱项。2021年以来,各领域共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100余场次。

  三是深化实践锻炼培养“育”。在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中,有计划地安排考核人员参与干部考察和考核工作,注重在一线实操练就本领,检验考核队伍履职和担当能力,2021年以来共选派375名考核人员参加年终实地考核等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了考核人员队伍的实战本领和能力。

突出“五聚焦五提升”增强干部考核质效

甘肃省委组织部

  近年来,甘肃省委组织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干部考核条例》,突出“五聚焦五提升”,持续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考核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干部考核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一、聚焦政治过硬,提升政治鉴别能力。坚持干部考核的政治属性,把考准考实政治素质作为首责任务,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省委组织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指示要求,部务会将“破解政治素质考准考实难”作为重点课题,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石谋军谋划部署,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修订完善《甘肃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分类别设置考核指标,以“25个是否”为评价要点,列出正负面清单,划出政治标准“硬杠杠”,推动政治素质考核具体起来、鲜明起来、落得下来。坚持“以案为鉴”,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先后5次集中开展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典型案例分析,谈问题、挖根源,着力练就见人见事看本质、追根溯源辨真伪的“火眼金睛”,真正把“两面人”识别出来。常态化开展政治素质“体检”,结合年度考核、干部任职考察,组织开展个别访谈、民主评议和正反向测评,深入甄别干部政治一贯表现,对近3年政治素质考核未达到“好”等次的70个省管班子、310名省管干部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资格,对政治素质考核为“一般”及“较差”的3个省管班子、9名省管干部下调年度考核等次。

  二、聚焦学用贯通,提升政策业务能力。坚持把增强业务本领作为干好考核工作的首要前提,部务会带头开展《干部考核条例》专题学习,研究提出具体贯彻措施。注重干什么学什么,先后举办3期《干部考核条例》培训班,对各地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580多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在每年举办的全省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培训班上,专门安排干部考核政策业务辅导,累计培训1200余人次。在“甘肃党建”网络教育平台中设置“提升干部考核工作质量”辅导教程,全省1.3万名组织人事干部点击学习,更好地了解考核体系、熟悉考核程序、把握考核要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邀请涉及高质量发展、实施“四强”行动、开展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进行专题辅导,拓宽思维视野,吃透政策要求。注重加强干部考核队伍建设,组建以组织部门干部为主体、以人事处干部为补充的干部考核组,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及时对考核人员在思想政治、政策业务、组织纪律和保密意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定期举办政策讲堂、开展研讨交流,准确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干部考核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深化对考核政策的理解把握,努力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聚焦知事识人,提升精准考核能力。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省市成立专门的业务处(科)室,配齐配强骨干力量,围绕考准考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健全完善以“知事”为核心的内容指标体系、以“识人”为重点的近距离考核体系,为规范执行、精准考核打下了良好基础。2019年以来,先后两次修订完善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分类制定市州、省直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县区5个年度考核办法和平时考核、专项考核、考核结果运用等8个《办法》,建立了“5+2+1”考核评价体系。着眼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精准度,细化考核对象分类,区分功能定位和重点任务,把市州分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民族地区3种类型,省直部门分为综合、经济工作、社会发展、执法监督和其他部门5种类型,事业单位分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单位3种类型,国有企业分为工商、金融、文化3种类型,分别设置指标体系和考核权重。领导干部实行正副职分类评价,把相近类型的正职放在同一平台进行比较,副职只在班子内部进行比较,让正职有压力、副职有动力。

  四、聚焦定性定量,提升综合研判能力。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突出立体全面,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按季度收集省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完成重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定期开展覆盖所有省管班子的干部大调研,逐班子逐人头研究提出评价意见,建立平时考核档案,直观反映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履职表现。着眼增强见微知著、梳理归纳、分析研判能力,在确定考核等次时以考核综合得分为基本依据,结合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绩考核和民主测评、全会测评、领导评价、民意调查等情况,综合考虑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工作显绩与工作潜绩、发展成果与成本代价、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等方面因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进行对比印证,客观公正作出评价。注重加强与纪检、信访、审计、巡视等部门的沟通联动,对“一票否决”事项专门征求主管部门意见,合理评定考核等次,确保考核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让干部服气、群众认同。近两年取消了8个班子评优资格,将10个班子由良好等次下调为一般等次。

  五、聚焦务实高效,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坚持系统化思维和目标导向,在强化组织领导上,对原有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及时调整补充,将承担考核职责的26个行业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定期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在年度考核组织实施上,将以往由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大规模下派考核组,改为由省委组织部各干部处组建考核组,指导各地各单位考核述职测评,深入开展个别谈话,既让各干部处了解掌握领导班子运行和领导干部履职的“活情况”,又避免了基层“迎考忙”的问题。在运用信息技术上,开发年度考核网上测评评议系统,把以往民主测评评议填写“纸质票”变成手机扫描“二维码”,实现“网上投票、智能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评准确性。在综合协调上,做好干部考核与乡村振兴、污染防治、县域经济等业务考核的有机衔接,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整合归并16项业务考核,避免了多头考核、重复考核。在压实考核评价责任上,对由省直部门负责、纳入干部考核的事项,每年考核前召开部门评价会议,统一标准尺度,要求拉开区分度,杜绝打人情分。

实践探索“三个三”工作法

有效加强干部考核队伍建设

河南省开封市委组织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符合新时代新阶段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重要指示精神,开封市针对考核队伍不稳、考核能力不强、考核实效不优等突出问题,以深化应用干部实绩记分制度为核心,聚焦选拔配备、专业培训、优化管理三个维度,实践探索建强三支队伍、提升三种能力、加强三项管理的“三个三”工作法,有效加强考核队伍规范化、专业化、优质化建设,不断提升干部考核能力。

  一、持证上岗把好进口关,实现考核队伍规范化

  针对考核队伍结构单一、素质不一、流动性大等问题,全面推行考核员“持证上岗”制度,通过设高门槛、拓宽视野、严格准入,有效确保了考核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一是规范资格认证,建设一支稳定型联络员队伍。为有效发挥联络员承上启下、协调各方的中枢作用,坚持提高准入标准,围绕政治素质、沟通协调、综合文字、组织纪律等方面,细化联络员任职资格,突出业务熟练度、岗位胜任度、考核有效度等硬性指标,开展考核专项测评,通过多轮筛选、综合比量、优中选优,首批选拔20名专职联络员,每次开展考核工作均从中抽调,彻底解决一直以来联络员“临时抽调”“急拿现用”等问题。二是综合任职履历,建设一支引领型考核组长队伍。加强对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分析研判,重点筛选经历丰富、领导能力强、对全市整体工作有充分把握的人员,纳入干部考核组组长、副组长备选信息库。考核实践中,注重选配曾任职党政一把手、已晋升二级巡视员的领导干部担任考核组长,发挥其能力强、威信高的优势,以头雁强带动队伍强;注重吸纳熟悉党务、纪检、督查等工作以及有考核经历的县区、市直部门副职担任考核组副组长,实行不同单位交叉考核、定期轮换,为考核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分类定向选配,建设一支复合型考核员队伍。围绕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采取“岗位定向、单位推荐、组织复审”的选拔办法,分门别类精挑细选,建立各有所长、科学搭配的考核员信息库。在岗位结构上,既注重选择有机关工作经验的干部,也充分考虑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在知识结构上,既考虑懂政治、懂纪律、知晓组织业务的“专才”,也兼顾懂经济、懂管理、懂服务的“通才”,做到专业配对、知识互补。目前,该信息库中登记在册160人,人员稳定性和工作延续性不断提高。

  二、多维培训把好能力关,推进考核队伍专业化

  聚焦考核队伍能力提升,围绕“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用”,综合运用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实践培训等方式,持续锻造过硬专业素养。一是狠抓业务培训,提升实务实操能力。分类编印政策汇编、业务问答、制度汇编、流程汇编,提高考核员对组织业务的知晓度,确保考核有参照、评价有尺度、操作有规程。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授课、案例教学等形式,加强政策法规、考核流程、操作规程、谈话技巧、材料撰写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考核员的业务水平。二是狠抓技能培训,提升知事识人能力。指导考核员加强对干部实绩记分制度的掌握应用,练好知事识人的基本功,确保把干部考准、考实。围绕省委“十大战略”、市委“六个重大”“三大建设年”等中心工作,制定干部实绩记分“正负”清单,通过量化分值,客观直观地呈现干部日常实绩和贡献。坚持“用分”而不“唯分”,以干部实绩记分为基础,通过深度考评、分类排序、综合分析等多方交叉印证,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不仅动态察看干部日常表现,还实时掌握干部应对处置急难险重任务的担当精神和实际成效,切实摸清实情、画准“肖像”。三是狠抓实践培训,提升业绩评定能力。扎实开展轮岗学习、以干代训,分批次选派考核员尤其是从事考核分析、等次评定的业务人员,参与全市“六个重大”实践锻炼和“百岗培优”一线工作,亲身经历改革的“硬骨头”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加深代入式、沉浸式体验培训,更加全面地把握考核的重点,更加客观地看待干部的业绩。此外,每次考核结束后,由考核组长组织集体评议,对考核综合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进一步提升考核员科学评价干部业绩的能力。

  三、记分管理把好使用关,促进考核队伍优质化

  建立考核员正负向记分管理机制,按照人定责、责定分、分定绩的思路,根据参与考核次数、承担任务、工作评价以及现实表现等情况量化记分,推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分激发了考核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实行动态管理激发活力。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原则,对考核员库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满足考核工作需要。根据每次考核实际情况,注意发现每名考核员的特长,确保日后考核任务中充分发挥作用。建立退出机制,定期摸排清理,对违反纪律、记分排名靠后以及年龄偏大、工作岗位变动的,及时调整出库,为考核员队伍修枝剪叶、去粗存精。二是实行绩效管理增强动力。建立考核员评价管理机制,考核工作汇报时,逐个点评考核组工作开展情况,对考核员组织协调能力、知事识人水平、考核材料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表现突出的考核组和考核员提出表扬,纳入实绩记分台账正向记分,作为评先评优、职级晋升等重要依据。首批选拔的20名联络员中,因表现突出已提拔13人、重用3人。三是实行责任管理传导压力。明确考核岗位职责,建立考核工作责任制,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考核员为主要责任人,对干部考核工作全程纪实、全程监督,确保考核员守责、履责、尽责。明确负向记分情形,对敷衍应付、不在状态或因程序不严谨、材料不细致等工作失误影响考核成效的,纳入实绩记分台账负向记分,根据具体情况批评提醒或追究责任。

  通过“三个三”工作法加强干部考核队伍建设,开封进一步完善了以实绩为导向的记分管理考核体系,实现“考准事”与“识准人”有效贯通,2021年年度考核中发现识别担当作为干部582名、优秀年轻干部481名,为选好用好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助力开封勇做全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展识人辨材能力提升行动

广东省深圳市委组织部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近年来,深圳围绕构建知事识人干部工作体系,创新序事辨材工作机制,持续开展“识人辨材能力提升行动”,统筹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高效、纪律严明的干部考核人员队伍,推动全市干部考核工作质量取得显著提升。

  改革破题,推动干部考核专业化。聚焦落实干部考核工作具体责任,从职能、职责、机制上作出设计安排。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程序,将干部工作由“分块式”管理转为“链条式”管理,按照“动议酝酿—考核考察—任免上会”设置处室职能,明确干部处室专职负责干部考核有关工作,确保“深耕细作”。制定出台《关于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的若干措施》《专项考核和任期考核工作指引》等文件,对各类考核的目标理念、对象范围、程序内容、结果运用等作出具体规定。在市级层面,建立干部考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调度联系18个市直部门,推动经济运行、信访维稳、应急管理等部门“实时动态+定期汇总”报送业务考核情况,建立健全可量化、能定责、可追责的目标和职责规范。

  建章立制,推动考核队伍规范化。制定《干部考核考察员队伍管理办法》,在队伍构成、培训培养、组建模式等方面作出规定。在队伍建设上,实行专职兼职相结合,将组织系统内干部处室人员和其他处室有干部考核经验人员作为骨干考核员,在经济、科技、医疗等领域中遴选政治素养好、专业水平高的党员干部,组建以市区组织部门干部处室人员为核心、各单位组织人事干部为主体、各领域专业干部为辅助的高素质专业化考核员队伍。在日常管理上,实行正反向考核管理,实行“红黑点”和星级评价管理法,每年评选优秀考核员、优秀考核报告。同时,明确不适宜担任考核员的标准情形、退出程序、补充机制等,每年调整补充比例在1/4以内。在培训机制上,每年开展1次轮训,新考核员半年内须完成培训。开发特色课程体系,撰写教学案例,打造6个实践教学基地,配套编写政策法规、案例汇编等5本工作手册。在组别设置上,借鉴解放军步兵班组突击战“三三制”战术,明确考核组设置规则和组成模型,设定组长、联络员、谈话员、核档员、材料员五类成员,再根据不同考核任务,相应调整组别设置和人员配置。实行考核组长负责制,根据考核对象针对性设计谈话提纲。

  全程管控,推动考核结果精准化。把制度设计、队伍建设与实战实操结合起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瞄准考核重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以“考什么”引导“干什么”。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标准疫情防控”专项考核中,设定稳经济增长考核定量指标按季度评价排名,疫情防控和信访安全稳定考核遵循“有事”原则记录“红黑点”,避免凭印象作评价、凭感觉下结论。严控考核过程。重大考核前先开展培训,提前了解考核对象主要职能、核心业务、大事要事等情况。考核过程中做好质量管控,设置综合组负责统筹指挥,研究答复各类情况问题。精准研判结果。根据单位干事情况、干部表现情况,考核组加强综合分析研判,组内逐一分析过筛子,确保班子能分好中差,干部能分出强弱。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6日 15:3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