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诗说二十四节气 | 夏至:绿筠尚含粉 圆荷始散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

  夏至是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也是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早在殷商时期,古人在天文观测中,就可通过“圭表测日”的方法确定夏至和冬至。七十二物候中夏至三候为: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祭祀土地

  由于夏至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的民俗活动多以祈求作物丰收为目的。明清时期,祭地典礼在北京地坛举行。如今,祭地仪式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在浙江金华,人们会在夏至祭“田公”“田婆”以求丰收。在广东阳江,人们则会举办“开镰节”。在开镰的前一天,各家各户做好面饼和茶,准备美酒,在广场上跳“禾楼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夏至祭祖

  夏至时值麦收,古人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祀礼典。夏至前后,在山东中南地区,人们会用新面制作水饺,祭祀祖先,庆祝丰收,当地人称之为“过夏麦”,这便是古代“夏祭”活动的一种延续。

  吃“夏至面”

  谚语云“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中国人的饮食传统。在北方,特别是北京人夏至时的典型面食是打卤面、炸酱面、芝麻酱面等,面条煮熟后以冷水淘洗,清凉爽口、降火开胃。南方地区的面条种类也很多,如阳春面、三鲜面、麻油凉拌面等。

  数“夏九九”

  中国农历中有“冬九九”和“夏九九”之说。“夏九九”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其中三九、四九是全年最为炎热的时节,数完九九,暑热消退。在湖北省老河口市的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还有《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0日 16:3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