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第一次被公开报道,铸造大国重器的他却不能露脸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958年

荒凉的青海湖北岸

迎来大批定居者

他们隐姓埋名,为国铸盾

这里成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07年

李敏睿也来到了这里

成为了科研团队的一员

他多次参与大国重器研发

完成国防科研项目十余项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然而,十几年来

李敏睿第一次被公开报道

却不能露出正脸……

01

  一次,李敏睿团队受命承担某新型装备试验任务。这个任务关系着国防安全,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李敏睿的妻子付婧回忆,李敏睿工作时像“闭关”一样,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每天晚上都要把自己这一天做的事,播放电影般在脑海中过一遍。

  终于,在李敏睿的带领下,团队的试验任务进入倒计时攻坚阶段。

  然而,正式试验第一天,李敏睿从试验场回来后突然晕倒。经诊断,他的大脑右侧基底节区出血90毫升,医生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付婧说,接到李敏睿同事电话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所有的担心都化为了现实。“打开那个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做完手术的他。上一次见面是一个多月之前,他瘦了很多很多,躺在那儿感觉整个人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02

  李敏睿病倒了,但任务不能停。同事们告别昏迷中的李敏睿,回到工作岗位上。“临走之前我们在他耳边说,‘我们回试验场那边,咱们试验还继续开展着’。那时候他其实是昏迷的,叫他也没反应,但听了这个话身子就抽搐起来了,情绪显得很激动。”

  术后第七天,李敏睿终于苏醒。睁开眼睛后,他示意周围人拿来纸笔,写下的第一句话是:“某某武器,军事需求。”后来,他又写下:高兴时刻即将到达,我们要多几倍付出。”

  “我想告诉他们,这个试验不能中断,这牵扯到国之重器,祖国的安全底气。”

△李敏睿写下的字条

  付婧说,那时,迷迷糊糊的李敏睿对工作上的事情都记得清楚。“包括他的同事,他的工作,他的项目。但是我问他家里的门牌号码的时候,他却说不出来。

03

  当李敏睿躺在病床上,团队进行了最后攻坚,并最终试验成功,填补了某新型装备的空白。

  李敏睿说,康复训练期间,“两弹一星”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前辈们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都没有放弃,我也不能放弃。我希望尽快恢复,然后提刀上马驰骋沙场,早日投入科研工作。”

  病倒444天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李敏睿回到了工作岗位。李敏睿说,虽然他的左半边身体基本上已经不能动了,但大脑思维还清晰,右手也没受影响,还能继续科研计划。

  “经历过一次生死,余下的时间我想为祖国铸更多的重器。”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7日 20:09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编辑:徐瑶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