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二十大报告学习汇编 | 准确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内涵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也是农业发展进程的提速,既体现农业发展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又彰显打破常规的后发优势和赶超态势。要准确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明确发展目标,找准突破重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供给保障安全可靠。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世界上真正强大、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更大、任务更重。要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机制保障,即确保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树立大食物观,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健全粮食流通体系,增强储备调控能力。

  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稳产增产根本靠科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但核心种源、关键装备等领域还有不小差距。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时机,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设施装备配套完善。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支撑。旱涝保收的农田水利设施,先进适用的农机农艺装备,智能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能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产出稳定性。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还不高,农业机械装备仍有短板,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依然滞后。要注重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弥补水土资源先天不足。

  产业链条健全高端。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突出标志。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就是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如果农业只停留在第一产业,就会一直处于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底端。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5∶1,低于发达国家的3∶1—4∶1,产业链条较短、综合效益不高。要立足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把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资源利用集约高效。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农业发达国家大多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已有深刻教训,也积累了经验。近年来,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水土资源环境约束仍然趋紧。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国际竞争优势明显。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有较强的规则制定权、产品定价权、资源掌控权,是一个国家农业综合实力的直观体现。未来一个时期,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大。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优势农产品和农业技术装备市场,积极稳妥利用国外农业资源,深度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加快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网站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网站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5日 10:3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