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浙江省坚持党的建设与“千万工程”一体推进,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根本指向、把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作为关键抓手、把提高党组织战斗力作为重要保障、把锻造过硬骨干队伍作为力量支撑,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路子,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聚焦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
坚持五级书记同抓
>>>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制;全面推行县乡村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
远山含黛、溪水潺潺,沿着浙江“最美公路”之一的淳杨线一路向西,穿过隧道看到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小楼,就到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了。年过七旬的姜祖海拿一把竹椅坐在家门口,望着清澈的凤林港溪。这几年,下姜村的人气持续升温,老姜家的“望溪农家乐”迎来八方游客。“不久前,我们村还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列入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姜祖海满脸自豪地说。
从“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的“脏乱穷”,到人人羡慕的“绿富美”,下姜村的华美转身,是浙江省实施“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历届浙江省委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省委主要领导领衔推动,每年召开现场会,每5年制定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推动不断深化拓展。2021年出台《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2023年又出台《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的实施意见》,从强化党建引领、塑造乡村风貌新气质、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等8个方面提出31条举措,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浙江以压实党建责任推动‘千万工程’落实落地,充分释放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工作路径越来越清晰,抓手也越来越具体,形成党的建设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浙江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把手”带头抓,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乡村振兴才能保持持久动力。着眼压紧压实“一把手”责任,浙江省实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制,建立“三农”统筹协调机制和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分工机制,各级党委每季度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省领导带头联系山区海岛县,市委书记定点联系1个以上涉农乡村(街道)或行政村,县委书记每年把三分之二以上的调研时间用于农村。
浙江省树立鲜明导向推动赛马争先,每年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12年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面推行县乡村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通过晒实绩赛成效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实绩考核、述职评议传导了压力、增添了动力,进一步增强了各级书记的主责主业意识,推动他们紧紧把乡村振兴工作抓在手上。”
聚焦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
>>>推行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精准调配干部人才资源赋能基层
“用‘早’的状态、‘上’的劲头、‘好’的追求鼓励干部带头干事,叫响‘天天早起、事事争先、年年攀升、人人追梦’的兴村口号,大家的心气足了,事情也就好办了。”谈起乡村发展工作经,新昌乡达塘村“早上好”书记陈重良说。
新昌乡是衢州市常山县最偏远的山区乡。5年前达塘村落后偏僻,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村庄环境脏乱。新昌乡把育强头雁队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打好“选、育、管”组合拳,几年间这里涌现3名省级兴村名师,10个村书记中7个是回归乡贤,陈重良便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带领下,达塘村打响“早上好”党建品牌,走上发展快车道,陈重良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早上好”书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浙江省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全面实行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每年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星级评定、选树宣传1000个强基示范村,坚持“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每年倒排整转软弱后进村,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不断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组织根基。
着眼育强带头人队伍,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系统构建村干部培训、课程、学制、考评“四大体系”,全员轮训12.6万名村“两委”干部,每年遴选2000名村书记和后备人才参加省级培训,深化推行“导师帮带”,推动形成“领雁高飞、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党总支书记曾志华说,“省市县对我们的培训越来越重视,内容和形式也与时俱进,不仅提升了眼界,还增长了干事的信心。特别是通过书记讲给书记听,抛出自己的困惑、学习别人的方法,收获特别大。”
浙江省精准调配干部人才资源赋能基层,20年来共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46万多名、科技特派员2.4万名,一大批干部人才“上山下乡”助力乡村振兴。“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因村制宜、精准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构建一村为主联片指导、一岗多责全面帮扶、一人派驻单位压上、一县一团组团服务等帮扶机制,以一人选派推动党委政府重心下移、撬动资源力量下沉,为我省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为保证基层干部有场所干事,浙江省持续开展4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行动,整合各条线基层阵地,建立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集农村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卫生服务室等于一体的服务矩阵。目前,全省全覆盖建设1.97万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平均面积488平方米,在组织凝聚服务群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老百姓放下筷子就想来的地方。
聚焦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进村民致富增收
党建联建聚合资源
>>>完善党建引领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机制路径;深入推进“千个单位扶千村、千个企业结千村、千个侨团帮千村”;推动村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党组织开展联建
聚焦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浙江省以党建为纽带聚合资源要素,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机制路径,走出了一条以产兴业、强村富民的共富之路。
台州市路桥区方林村曾因村庄道路到处是窟窿,被称为“石路窟”。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全国新车、二手车十大交易市场,村集体总资产达35亿元。谈起兴村发展的历程,党支部书记方中林深有感触,“以前是小农思想束缚了发展思维,认识不到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壮大集体经济,后来村‘两委’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周边村学习,才决心办汽车城,重塑了一个新方林。”
这些年来,浙江省滚动实施5轮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千个单位扶千村、千个企业结千村、千个侨团帮千村”,组织1000个以上党政部门、高等院校、三甲医院、金融机构,1000家以上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1000个以上各界侨团侨企与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结对,打造强村公司2278家,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超300万元,形成“村村产业有特色、户户创业有奔头、人人就业有门路”的蓬勃局面。
党建联建是党建引领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关键一招”。浙江省适应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新趋势,推动村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党组织开展联建,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建成82条产值超10亿元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建设“共富工坊”8821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让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吸纳农民就业40.1万人,带动人均月增收2600多元。
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是“中国白茶第一村”。村党组织主动和邻近的后进村干溪桥村开展党建联建,帮助其发展白茶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30多万元。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感慨,“是党建联建串起了资源,推动了邻近村庄、强村弱村抱团发展。”
聚焦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群众美好家园
党群同心共建共治
>>>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行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全面推行“民呼我为”等为民服务长效机制
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涉及事情千头万绪,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怎样有效凝聚大家共识,怎样激发群众共建家园的内生动力?
浙江省坚持和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后陈经验”,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五议两公开”,总结推广民主恳谈会、“圆桌夜谈”“村民说事”等做法,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
全域开展美丽乡村创建,通过订立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等方式,发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卫生厕所覆盖率100%,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90%以上村庄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
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底座,连着大民生、蕴含大动能。浙江省针对乡村治理变革重塑基层网格,全面实行党建引领网格智治,把政法综治、市场监管、城管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优化设置网格8.5万个,配备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等“1+3+N”网格力量84.5万人,明确网格员信息采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8项职责,推动民情在网格掌握、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优化调整后的网格,进一步细化了基层治理颗粒度,有效提升治理质效,在疫情防控、保障亚运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平急转换、前哨探头的重要作用。”杭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让群众对幸福可感可知可及。近些年来,浙江省全面推行“民呼我为”等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实施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全省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基本形成,农村低保与城镇同标,切实把为民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延伸阅读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