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三个聚焦”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围绕“黔进先锋·贵在行动”总载体,按照市委“党建五项行动”要求,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等方面持续用力,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进。

  聚焦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一是建强基层组织。结合自然村寨优化调整网格2781个,建立网格党支部275个、党小组1566个,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和信息联络机制。将72家区直部门与53个乡镇(街道)“组织联建”捆绑发展,推动区直部门人力和资源下沉,破解基层组织力量薄弱、能力不足的“梗阻”。二是建强村级队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中推选134名村干部,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418名,对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热心群众工作的高学历后备干部,及时推选到村任职,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促进村干部在比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进步,不断提升其履职能力和水平。三是推进驻村帮扶。全区组建333个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围绕宣传政策、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进行专题培训,提升驻村干部履职能力。建立考勤、考能、考绩和测评“三考一评”机制,倒逼驻村干部履职尽责。对帮扶成效显著,干部群众满意度较高的驻村干部,通过提拔使用、职级晋升进行激励,推动驻村干部倾心帮扶,助推乡村振兴。

  聚焦经济积累,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一是推进党组织领办经济实体。深化“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1166个,带动群众组建家庭农场2568个,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茶叶、红粱、刺梨等现代特色山地高效农业和粮食、烤烟、肉牛、蛋鸡、生猪等传统产业,打造了撒拉溪镇“茂源人家”贵州五谷蛋、鸭池镇“瀚墨河谷夫子”大米、大屯乡“怡河维”椪柑、岔河镇“心连心”食用菌、亮岩镇“太极古茶”等100余个农特产品品牌,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二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全面清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农业设施设备和农户闲置旧房旧舍,清理出集体资源资产1652处、农业设施设备374处等,按照“先易后难”原则,通过自主经营、入股分红、出租等方式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农业设施设备、农户闲置房屋和圈舍等1124处,累计增加收益5775.78万元。三是推进“科技服务”助力产业发展。聚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整合省、市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力量,组建优质粮油、茶叶、蔬菜、中药材、精品水果、刺梨、生态畜禽和生态渔业等8个产业服务组,成立鸭池干龙滩、朱昌双堰、碧海砂锅寨、梨树上小河等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科技服务工作队,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创业带动和科技服务,助力特色农业发展壮大。

  聚焦治理有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完善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维护环境等条款纳入村规民约,加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制度建设。推广红黑榜、道德榜、文明积分、道德超市等做法,引导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通过开展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推荐评比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争做“文明村民”“文明标兵”,形成良好风尚。二是推进卫生治理。完善乡村环境卫生公共基础设施,建立乡村环境卫生管理日常巡查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广泛动员群众规范房前屋后设施设备,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让农户庭院“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实施改厕、改厨、改圈“三改造”,对4000户群众厕所进行改造,投资6292万元提升59家种养殖场净化设施,营造干净、有序、绿色、和谐的文明乡风。三是保护绿水青山。根据不同的人文因素、村庄保护、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山水田园等情况,将不挖山、不填湖、不毁林,保护好乡村的山水格局、田园风光、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乡村建房规划、批准和监管的基本原则。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对乡村裸露山体、采石取土创面、矿山废弃地、高速公路修建区域等进行绿化美化。建立885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对1425个千人以下饮用水水源点保护区环境问题全覆盖排查管护,有效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1日 18:31 来源:贵州党建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