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原贵生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的土窑洞里。生活的艰辛让原贵生暗暗发誓,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1996年8月,原贵生被任命为龙门村党委书记。
一天拂晓,突然雷电交加、暴雨倾盆。遮马峪大坝是乡亲们为了保护千亩河滩地修建的防洪工程,那天的雨太大了,山洪已经形成泥石流,大坝被撕开了一道豁口!原贵生不加思考第一个跳下去,然后人们紧接着都跳下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豁口堵住了,千亩粮田保住了,原贵生也用一腔热血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
龙门村北面是荒山,南面是黄河滩,1100多亩耕地却要养活3800多口人。原贵生反复思索,怎样才能让乡亲们填饱肚子、走出贫弱?1998年,原贵生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得出了一个结论,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龙门村靠近河东煤田,原贵生提出,能不能依托原煤资源,在村里办一座焦化厂。说干就干,村民们集资入股建起焦炉生产线,乡亲们在厂里务工,还能拿到分红,短短几年时间,龙门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18年,山西打响蓝天保卫战,龙门村的60万吨焦化炉,如果不进行升级改造就要关停。三年多的时间里,原贵生几乎天天扑在技术改造一线,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2022年,龙门村172万吨焦化项目正式投产。绝处逢生之后,龙门村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截至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总收入达80亿元。
这些年,龙门村党委制定了“三先”原则,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党委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党委成员做到的,党委书记首先做到。
虽年过七旬,原贵生仍身先士卒冲在一线。建湿地公园,毒蚊肆虐的季节,他带头钻进树丛中剪枝;新项目规划,他把厂区不知走了多少遍,腿肿得抬不起来;生产工况异常,他在厂里一蹲就是一个多月,直到问题解决。
今天的龙门村,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原贵生说:“龙门这个地方是‘鲤鱼跳龙门’的地方,但我跳了一辈子,也没有出龙门去。因为我执着的一个愿望,就是想实现家乡的变化,共同富裕。”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