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云南省昆明市东南部的宜良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8个乡镇(街道)、112个行政村中,农村党员占比约20%,超4000人。长期以来,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面临场地少、师资缺、内容旧的难题,部分偏远乡镇农村党员甚至需要往返60余公里到县城参加培训。如何让农村党员教育更接地气、更富实效?近些年来,宜良县大力实施农村党员“铸魂强基”工程,探索开办“家门口的党校”,通过把阵地建在家门口、师资聚在家门口、课程送到家门口的方式,推动党员教育培训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打造县乡培训阵地集群
对宜良县的农村党员来说,有桌有椅的教室是课堂,田间地头也是便于他们学习交流的生动大课堂。
前不久,在九乡乡党校打造的特色蔬菜种植教学点里,不少党员围着蔬菜专家,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知识点,一边对不懂的问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在大棚里听党课还是头一回,番茄幼苗怎么选择、怎么移栽、怎么养护一目了然,既有趣又实用。”党员陆宏林感到收获满满。
近两年,宜良县将党校资源与全县129个党群服务中心融合起来,打造“党校+中心”的县乡融合式培训阵地集群。同时,不断调整农村党员培训时间、优化培训方式,切实解决基层党员在参加培训中的实际困难。
依托各乡镇(街道)的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特点,宜良县将李士娘地下交通联络站、宜路陆游击队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孵化基地等13处优质特色资源充分整合,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类、产业发展类、基层治理类等40余处现场教学点,串点成线设置“红色路线忆初心”“绿色路线强示范”“蓝色路线养正气”“橙色路线强底蕴”“紫色路线看治理”“金色路线话振兴”等6个主题党员教育精品路线,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供可学、可看、可比的现场教学点。
此外,还选取30余栋温室大棚、16个生产车间、7个花木苗圃量身定制打造“场景课堂”,让乡村振兴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力点”,既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又扩大了特色资源的影响力。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标准化乡镇党校8个、特色教学点40余处。
组建专兼职师资库
“这种‘沾泥土’‘带露珠’的党课效果立竿见影。”日前,在竹山镇党校开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上,党员黄琼燕说,“以前总觉得党中央精神离咱们很远,现在才明白,无论是村里修路还是合作社分红,样样都跟党的二十大报告密不可分!”
在农村党员教育中,师资力量单一、课程脱离实际曾是制约基层党校发展的“老大难”。为此,宜良县针对农村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按照4个类别,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库:从县级党政机关中选聘思想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基层治理的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代表、县委党校教师等担任兼职教师,讲授党的创新理论、惠农政策解读、基层治理现代化等课程;邀请现任村(社区)干部、技术能手、“土专家”等,通过走进课堂、走入田间地头,亲自示范产业种植技术、矛盾纠纷调解等;邀请县级党政机关业务骨干授课,解读项目申报、电商运营等实务课程;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联村包保制度,将政策转化为“一村一策”的具体行动指南。
为用好各级党校师资力量,从以上4个类别中评选出“宜良县先锋讲师”,并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先锋讲师库”管理办法,开展“先锋讲师晋星评选”活动,建立政治理论类、技能培训类等6类师资库,通过县委党校教师负责把理论讲透、乡镇(街道)班子成员专攻政策落地、业务能手传经送宝等方式,打出一套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组合拳”。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省级“云岭先锋讲师”2名、市级“春城先锋讲师”4名、县级“宜良先锋讲师”41名。
定期开展“实训课堂”
给农村党员讲党课,最怕“高空作业”“理论空转”。“比如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如果只念文件、说概念,大家听了也记不住。”在匡远街道党校教室里,县委党校教师张雪梅边整理教案边感慨,“关键是要把生硬的理论‘翻译’成大家能懂的话,当我们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拆解成集体经济发展、电商培训等具体的事例,农村党员立马眼睛就亮了!”
为推动农村党员学习成果转化,增强党员致富带富能力,遴选和培育一批政治素质好、生产经营好、奉献精神好、群众口碑好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为“农村党员实训户”。通过建立“发展一户、带动一片”的联农带农机制,针对不同产业发展需求,定期开展“实训课堂”。全程“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带动产业发展和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不断推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农村党员实训户”连带培训群众5000余人次,带动3000余户农户发展增收产业。
聚焦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调解等民生微实事,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露天党群议事会”“周二来说事”等系列议事活动,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通过一系列实用性、多类别、多层次的专题培训,把培训课程和师资落脚到乡村振兴上,帮助村里和党员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引领各村找到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徐慧说。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