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今天要办什么事?来喝杯茶、歇歇脚!”在广东揭阳普宁市南溪镇南溪村党群服务中心,24岁的选调生韦金豪笑容灿烂,为村民端茶送水,不时唠唠家常。
朝气蓬勃、真诚礼貌、干劲十足,这是村民对韦金豪的印象。而一年半前刚来南溪村驻村时,韦金豪还毫无农村生活经验。
“戴着黑框眼镜,讲话斯文,像个大学生。”回忆起2023年10月20日韦金豪来村里报到的情景,南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树鹏记忆犹新。
韦金豪从广东工业大学毕业后,考上广东省选调生,入职普宁市水利局执法大队。按照广东省有关规定,选调生职业生涯第一站便是到村任职两年。韦金豪被安排至南溪村,担任张树鹏的助理。“每天该干什么,遇到乡亲该说什么,我那时都不太清楚。”韦金豪说。
如何尽快熟悉群众?
从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起
刚驻村时,韦金豪浑身是劲,却找不到发力点。
韦金豪的情况不是个例。2024年5月,揭阳市委组织部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而一些年轻干部尤其是选调生“有学历无阅历、有知识无经验”的问题较为突出,不足以应对基层复杂局面。为此,揭阳市对选调生实行导师帮带制,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加快身份角色转变。
担任村干部12年、村党总支书记5年的张树鹏经验丰富,他告诉韦金豪:“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党群服务中心就能找到事做。”
在南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张树鹏领着韦金豪梳理农村有关政策,并再三叮嘱:“和群众打交道,态度要好,还得有足够的耐心。”当时,正处在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阶段,办理这一事项需要操作电脑、制作表格等,这对于韦金豪来说驾轻就熟。村民们在使用电子产品方面遇到啥问题,来找这位“技术达人”,他都笑脸相迎、有求必应。
就这样,韦金豪很快成为村民的“自己人”。
如何取得群众信任?
走出来的村情,更是走出来的感情
白天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忙前忙后,夜深人静时,韦金豪时常问自己:“除了这些日常事务,我还能为村民做点什么?”
一场暴雨中的探访给了他启发。当时,韦金豪正在党群服务中心整理村情台账。突然乌云密布,暴雨如注,足足下了一个多小时。雨势刚减弱,张树鹏便披上雨衣,准备走访村里五保户。“我也去,给您搭把手!”韦金豪立刻跟了出来。
二人骑着电动自行车冲进雨里,前往分散在不同片区的4户五保户家中,逐一确认房屋、人员安全等情况。
张大爷家离党群服务中心不算太远,骑上电动自行车,两人十几分钟就到了。
听到脚步声,张大爷立马起身,一见是张树鹏和韦金豪,急切地说:“这么大的雨,你们怎么跑过来了?跟你说了那么多次,我这屋安全,不漏雨!”
“今天雨太大,来看一下才放心。”张树鹏和韦金豪绕着屋子快速走了一圈,仔细查看屋檐、窗框、墙角等处。确认没有漏水渗水情况,两人才放心离开。
“遇到极端天气,要格外留意。尤其是五保户、留守老人、困难家庭等群体的安危,必须时刻挂在心上。”从那时起,韦金豪常常跟着张树鹏和村干部走村入户,实地了解群众诉求。
韦金豪利用覆盖到每个村(社区)的“揭阳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远教大讲堂”,认真学习研究与农村密切相关的政策业务,不断充实知识储备。2024年9月,他到南溪小学宣传反诈知识,发现校园里没有安装空调,天花板上装的仍是刺眼的白炽灯,“一堂课下来,老师和同学们都满头大汗。”
离开南溪小学,韦金豪第一时间找到张树鹏。张树鹏发动在中山市古镇镇经营灯饰的老乡,为每间教室捐赠了一套明亮的护眼灯。购置空调的开支不是小数目,张树鹏又多方筹措到10万余元资金,为南溪小学安装了29台空调。
“村里事务繁杂,有时候忙起来,容易忽略一些事情。多亏小韦留意,推动我们尽快改善村小办学条件,家长和孩子们非常高兴。”张树鹏说。
自己的点滴努力,换来了南溪村孩子们更好的求学环境,这让韦金豪成就感满满。
如何做通群众工作?
要肯下笨功夫,也要会用巧劲
南溪村是榕江流域历史悠久的水乡,村民盼着早日吃上“旅游饭”。发展旅游业,当务之急是拓宽村里一条主干道,但修路要占用一些村民的自留地。用于村里公益事业的征地,补偿标准不高,需要村民支持。
有几户村民担心修路时进出不方便,韦金豪耐心解释,施工时会临时留出一条小路,保证日常通行。遇到对修路规划不太明白的村民,韦金豪就拿着设计图上门,用直观的方式介绍施工进度。
2024年9月,村干部们分头挨家挨户做被征地村民的工作。村头的张大伯家,有一分地在拟征用的范围内,张大伯希望村里能批一块宅基地给他的儿子建房,否则不同意征地。张树鹏和韦金豪两次登门做工作,表示会在集中建房时优先安排,但张大伯就是不松口。
从张大伯家出来,韦金豪很郁闷:其他85户村民的工作都做通了,如果张大伯不同意,这条路就无法拓宽。
“一条路走不通,就换另一条。”张树鹏说。国庆假期,张树鹏自费前往深圳,找到张大伯的侄儿——一名在外打拼、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请他做张大伯的工作。
假期刚过,张树鹏就接到张大伯的电话,同意征地。如今,村里这条主干道已由9米拓宽至12米,还新增了人行道和电动自行车道。
“如何将老百姓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起来,十分考验基层干部的工作水平。”韦金豪告诉记者,他十分钦佩张树鹏的能力,也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群众工作技巧,“在村里干事,不能蛮干,而是要讲究方法、把握节奏,才能将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村里发展上来。”
回顾一年多的驻村经历,韦金豪深有感触:“潮汕人爱喝工夫茶,‘工夫’二字有着做事认真、细致用心的意思。我也要下功夫细品民生、多做实事,把政策文件变成群众摸得着的‘实惠’,使自己尽快成长为村民的主心骨,更从容地应对基层复杂局面。”
■链接
广东揭阳将选调生安排到吃劲岗位上锻炼
为帮助选调生尽快适应基层工作,广东省揭阳市探索选调生培养管理新思路,充分发挥经验丰富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为选调生成长成才搭台引路、厚植沃土。
从2021年起,揭阳市积极推行选调生“3+1”导师帮带机制,即“由1名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1名镇(街)领导班子成员和任职村党组织书记挂钩联系选调生”。镇(街)组织委员、任职村的挂片领导、包村干部组成“帮帮团”,动态跟踪了解选调生所思所想,及时解决工作所急、生活所需、发展所虑。安排到村任职选调生列席支委会、村委会会议,由村党组织书记“手把手”对选调生进行培养,让他们在工作中熟悉村情、贴近群众。
揭阳市将选调生安排到吃劲岗位上锻炼,通过“墩苗压土”的方式下任务培养。经历两年的基层锻炼,绝大多数的选调生在能力素质、业务水平上有较大提升,能迅速成长为各线条业务骨干。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