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四维聚力”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和贵州省实施意见,聚焦落实党员全覆盖培训重点任务,强化阵地赋能、分级分类、保障体系、学用转化,着力提升党员素质和能力,推动党员全覆盖培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优形式,在“阵地赋能”上求创新。一是用好“党校学堂”。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在主体班次中,通过分批次统筹轮训人数、分时段安排轮训班次、分类型设置轮训课程,持续提高培训能力和水平。2024年以来,举办各类主体班次38期,集中轮训各领域党员3000余名。二是办好“云岩讲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托“云岩讲堂”举办“一月一主题”专题讲座,分类开设理论教育、前沿知识、业务实操等“大课”,切实满足各领域党员、干部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截至目前,举办专题讲座4期,培训覆盖500余人次。三是讲好“联动课堂”。采取“培训+宣讲”的模式,推动教育培训通向“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轮训16期2000余人次,分区分片开展宣讲474场次,受众1.3万人。打造“声润云岩”等理论微宣讲品牌,开展宣讲600余场次,覆盖2万余人。开设《我是书记我来说》专栏,对15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展播,累计点击量2万人次。

  提质效,在“分级分类”上求突破。一是分级培训提质。完善“区级普遍培训、镇级兜底培训”机制,抓好“关键少数”,充分运用“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上海、苏州、成都等地区考察学习,邀请多名优秀书记到区内讲授经验。基层党(工)委依据不同党员群体特点,通过专题培训、研讨交流、警示教育等,广泛开展兜底培训。2024年以来,组织常态化专题培训4期,累计培训村(社区)党员2.4万人次。二是分类促学增效。针对在职党员,探索“主题党日+”模式,采取“会前线上学、会中研讨学、会后实践学”,提升培训精准度。针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通过结对联系,采取线上助学、上门送学等方式,补齐覆盖短板。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按月推送线上学习资料4期。三是分领域施策赋能。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党员特点,实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分工落实的联动联训工作机制,做到“周互通、月小结、季商议”。定期举办“分专题、设小班、精准化”的专题培训、行业培训、赴外研学,满足不同类别党员的个性化培训需求。

  建体系,在“培训保障”上求提升。一是优化课程设置体系。采取“理论+实践”“课堂+现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精心设计课程体系,打造特色教学路线。制定集体备课及课程准入机制,规范化开展集体备课“备、听、评、改”环节,建立基本培训课程清单及师资课程库。二是夯实师资配备体系。坚持内部挖掘为主、外部聘请为辅,从基层党组织书记、榜样模范人物、“土专家”等群体中动态遴选优秀师资,组建一支“本土专家+行业骨干+模范先锋”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讲师120人。深挖在党50周年老党员群体中的“银发讲述人”,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是健全考核管理体系。采取“日常考核+理论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分级分类建立“一人一档”培训档案,实时记录参训时长、课程成绩、时间成果等信息,在党内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通过“带班领导+班主任+后勤服务”三级跟班教学管理模式,筑牢纪律防线。

  搭平台,在“学用转化”上求实效。一是带头办实事。深入开展“一岗一区两队”创建活动,聚焦民生实事,把课堂搬到项目一线、乡村振兴、为民办事的现场,引领党员主动站好“党员先锋岗”、认领“党员责任区”。截至目前,设置示范岗、责任区8000余个,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575支。二是牵头解难题。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以来,引导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办理各项实事1200余件。建立“五闪”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党员示范,带动辖区323名快递员、外卖员开展志愿服务119次、推动解决问题37个。三是领头促发展。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设立党建重点项目库,建立党建重点项目领办、交办、督办机制,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创建、分类管理,将党员骨干力量充实到重点任务一线,吸纳群众紧跟步伐、奋进实干。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 16:35 来源:贵州党建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