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安徽省滁州市:“三个突出”构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体系 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安徽省滁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部署要求和省委具体举措,聚焦重点任务、整合培训资源、强化跟踪问效,着力提升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质量。

  突出主题主线、全面覆盖,凝心铸魂“学有深度”。 牢牢把握党员教育的政治属性、政治功能,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一是坚持学深学透。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做到逢班必设、开班首讲;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二是坚持常态长效。注重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贯通起来,拓展学习教育成果,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推出系列革命文物展览,开展“青听兵语——百名功勋老战士讲党史”等系列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方式,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素养。三是坚持落细落实。落实备案审查制度,对8个县(市、区)和各行业系统党员培训年度计划集中会审,压实县(市、区)和行业系统责任,认真落实党员教育7项基本任务,严格按照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学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等要求,细化分解任务,推动集中培训规范有序。

  突出分层分类、上下联动,精准滴灌“训有精度”。坚持分类施策、靶向施训,健全按需施教、精准滴灌的培训体系。一是分层级培训。坚持“市级示范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基层兜底培训”,分层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市级聚焦头雁队伍实施村(社区)干部“赋能强基”计划,重点提升管好党员、带好队伍、干好事业的本领;县级针对在职在岗党员实施“骨干提能”计划,3年内实现培训全覆盖;乡镇一级依托乡镇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对普通党员进行兜底培训。二是分领域增效。围绕农村、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新兴领域,分别制定6类党员教育培训大纲,形成“共性需求统一供给、个性需求精准滴灌”的差异化供给格局。推行“送课下基层”,为农村党员开设“共富课堂”、为流动党员设置“云端讲堂”、为新兴领域党员设置“驿站学堂”,引导党员在各自领域担当作为、发挥作用。三是分环节指引。出台《基层党组织党员培训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操作指南》,明确需求调研、课程设置、考核评估等流程环节,提供《培训方案模版》等30余个标准化文件工具包,降低基层党组织办班备课难度,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减负增能。

  突出定位定责、相互衔接,攥指成拳“抓有力度”。理顺体制机制,加强基础保障,搞好协调配合,健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一是抓协同融合。建立跨地域、跨部门协作机制,构建市县乡上下联动和组织、宣传、文旅等部门联动的“大教育”工作格局。推动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相协同,与公务员培训、行业系统培训等相融合,按照“师资共享、阵地共育、内容共用”原则,在各类培训中突出党员教育内容,每季度联合遴选10个左右教学阵地共同巩固提升,从教学设施、教学课程、教学师资等方面,开展现场调度、核查和办学成效评估。二是抓基础保障。持续推进师资库、阵地库、课程库、教材库“四库”建设。建优“师资库”,从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群体中聘任“皖东先锋讲师库”讲师,依托党校、干部学院等组建专职教师队伍;建强“阵地库”,建设一批乡镇党校,打造现场教学点以及“乡村振兴半日行”等教学路线;建全“课程库”,采取自主开发、合作打造、定向邀约等方式,分类打造精品课程;建好“教材库”,分领域编写理论教材、乡土教材等,同时编印特色教材,创作视频教材。三是抓品牌提升。以“红润皖东”工程为总牵引,打造以“红色之星”展播、党员教育新媒体资源“三进”、“一县一品”为支撑的“1+N”滁州党员教育品牌矩阵,党员教育电视片、微党课等作品屡获奖项,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品牌全域影响力。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4日 13:07 来源:安徽先锋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