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公司数控车间内,一款新型增程发动机即将下线。苗秀和团队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东安动力是国内最早研发、最早量产增程式发动机的企业,作为公司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苗秀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
1998年,初中毕业的苗秀被一所省重点高中录取。然而,为了分担家庭重担,她不得不放弃读高中的机会,选择一条更早踏入社会的路——报考技校的车工专业。三年后,她走进东安动力,成了一名技术工人。
数控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比技校里的普通机床复杂得多。操控时下刀力度、角度稍有偏差,零件就可能瞬间报废。望着这些陌生的“伙伴”,苗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天天带着笔记本,恨不能把师父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短短几年时间,苗秀熟练掌握了机床操作各项技能,成为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数控调整工。
几年里,苗秀靠自学先后完成了大学专科和本科教育,补齐了自己的知识短板。2014年,苗秀调入研发中心,负责新品发动机从图纸到落地的把关工作。
很快,考验来了。一项紧急任务要求,5天内要赶制出200套新品发动机。看到同事们的畏难情绪,苗秀站了出来。她挑选了几名党员骨干,组成一支突击队,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凌晨三点下班,清晨六点又出现在岗位上,五天五夜的极限鏖战后,这块“硬骨头”被成功啃下。
2017年,苗秀迎来一项重要使命:为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研发一款全新的增程发动机。作为首席技师,苗秀要求团队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极致。经过日复一日的攻关,最终工件的重复定位精度被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六分之一。
毫厘之间,尽显匠心。一年后,新款发动机一炮打响,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首选,市场占比近90%。
苗秀除了承担技术攻关任务,每年还要组织培训1500人次,在“传、帮、带”中引领年轻技术工人创新提升。2018年4月,东安动力成立“苗秀技能大师工作室”。
铝屑沾满鬓角,油污浸透工装,生活中的苗秀从不关注吃穿和妆容。她说,在机床的方寸之地、毫厘之间追求极致,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贡献一份力量,这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