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推动住宅小区设置“自行车换乘驿站”,采取“平台企业赞助、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网约配送员使用”模式,打通快递员、网约配送员配送“最后一米”;阜新市引导新就业群体通过“随手拍”反映小区飞线、环境卫生、道路破损等民生诉求1361件,化解率达99%……近年来,辽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把握“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工作理念,整合行业、属地、平台企业等各方资源力量,推出一系列有效服务,让新就业群体说话有人听、难事有人办,不断增强党在新就业群体中的号召力凝聚力。
研究制定《辽宁省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十一条措施》,在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强化职业培训服务、规范平台经营行为、健全诉求办理机制等方面明确具体措施。以职业伤害风险较高的出行、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行业为重点,在全省开展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规范快递行业全日制职工签订劳动合同43643份,建立新就业群体“一站式”调解组织112家,处理新就业群体劳动争议案件1106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个性化义诊服务70余场。
围绕破解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在日常工作中“进门难”等实际困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8家省直部门联合印发措施,加强“友好场景”建设,畅通物业服务企业沟通协商渠道,探索“一次备案、动态管理、长期有效”方式,持续优化配送人员园区出入管理。
整合银行网点、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资源,全省累计建设“爱心驿站”6261个、高速服务区“司机之家”72个、“妇女之家”和“妇女微家”2636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培训场所及休息、充电、就餐等综合服务,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超76万人次,免费提供车辆停放、充电服务近90万台次。同时,联合高德地图标注全省爱心驿站、暖心食堂等友好场景,在滴滴、饿了么网约配送员等接单器端实现一键触达、指尖上定位。
先后成立省级层面互联网行业党委、快递行业党委、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小个专综合党委(网约配送行业党委),构建起权责清晰的管理服务体系。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扫码报到”行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纳入党组织管理或建立临时党支部,累计排查新就业群体党员1.51万名,新建新就业群体党支部800余个。
探索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有效途径,鼓励新就业群体在上报隐患、反馈问题、收集民情、参与协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吸收6539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积极搭建“随手拍”“随手清”“随手报”等社区治理载体平台,推动新就业群体充分发挥“城市移动探头”作用,帮助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增强责任意识,在本职岗位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全省共组建789支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在城市社区、商圈市场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社会公益岗、城市宣传岗、民生服务岗,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员带头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展现城市形象的靓丽风景。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