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践行正确政绩观 | 新疆和田市推动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民生无小事 干部在行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新建修缮城乡养老服务中心127个、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所、打通断头路7条,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3.4%……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广大新疆和田市干部对群众急难愁盼的精准回应,也是和田把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近年来,和田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小事情”、办好民生“微实事”,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履职尽责的“大事”,从梳理需求、落地成事、以效评绩三个维度发力,推动广大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用实干彰显鲜明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

急难愁盼全掌握

盯紧民生关切点

  秋日的清晨,市民政局干部麦麦提江·艾合买提开始了一天的走街串巷。像往常一样,他带着“民情笔记本”走进社区,在早餐店和李阿姨聊“买菜要绕两公里”的不便,在小区广场听买买提大爷说“健身器材老化”的担忧。 

  与此同时,肖尔巴格乡党委组织委员赵盼在百年胡杨树下正通过板凳恳谈会,逐条记下村民希望拓宽村道、引进农技指导等诉求。

  和田市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建立“班子成员包乡镇(街道)、机关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网格”三级走访机制,要求干部每月至少3次深入小区楼院、沿街商铺、田间地头,坐下来和群众拉家常,收集群众零散的“吐槽”,并一一记录在民生实事台账上,成为优先办理的要紧事。

  每季度召开民生议事会,邀请居民代表、商户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把“要办什么事”“先办什么事”的决定权交给群众。今年第三季度议事会上,有群众提出“暑期孩子没人管,家长上班不放心”问题,仅一周就得到解决。市委组织部协调市教育局开放全市所有闲置教室,动员返乡大学生担任辅导员组建暑期课堂,解决了10000多个家庭的难题。

  “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说‘孩子暑假没人管’,没想到政府这么快就办了暑期课堂,孩子在社区有大学生辅导作业,我上班也踏实了,这真是解了我们家长的燃眉之急!”居民热依拉·牙生激动地说。

  此外,和田市依托政务服务APP、社区微信群、12345热线等线上渠道,建立民生诉求快速响应通道,对群众线上反映的“小事”实行“首接负责、分类转办”。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列出的民生“小事”达2000余件,做到群众提、大家议、政府办。

任务拆解强落实

不打折扣办成事

  “群众的难题不能‘将就着解决’,承诺的事情更不能‘打折扣兑现’,只有这样,政绩才经得起群众的检验。”今年9月1日,和田市秋季中青班开班仪式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发强的话掷地有声,道出了“不打折扣办成每件‘小事’”的坚定决心。

  和田市按照任务内容、责任单位、完成时限、预期效果四个方面,制定民生实事任务分解表,把待办民生“小事”拆成细任务,由行业部门负总责,乡镇(街道)配合,村(社区)负责后期验收。实行“四个一”责任制,即一件小事、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把责任扛到人肩上,明确每个任务的牵头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专班成员为直接责任人,避免“任务模糊”导致“落实空转”。

  “团结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时,有几户居民担心施工影响生活,拒绝配合天然气管网入户,牵头领导带领专班多次上门沟通,不仅详细讲解施工流程和防护措施,还承诺尽快完工,最终赢得居民理解,工程按期完工,给我们基层减轻了很大压力。”努尔巴格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永刚感慨道。

  此外,和田市成立由市委组织部、纪委监委、群众代表组成的联合督办组,对民生“小事”办理进度实时跟踪,对进度滞后的任务,下发20份督办函限期整改;对群众反映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现场核查、当场交办37件。同时在社区三务公开栏定期公示任务进展,让群众随时能看、能问、能监督,确保每一件民生“小事”都不掉链子、不打折扣。

群众满意最重要

“回头看”评实绩

  “问题是否真的解决?”“结果是否满意?”“还有没有其他意见建议?”每件民生“小事”办结后,工作人员会在15天内上门回访,或者通过电话、线上问卷的方式询问群众,同时在12345平台上开通满意度评价通道,群众可随时对办理结果打分、留言,评价结果直接与责任单位的绩效考核挂钩。

  和田市每季度开展一次民生“小事”解决情况“回头看”,防止问题再反弹,对照最初的民生“小事”问题清单、目标要求,核查已整改的事项是否真到位,对“回头看”中发现的反弹苗头或新隐患,快速响应、靶向解决。

  “我们组织部牵头,联合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巡查,发动社区志愿者、村民小组长开展日常监督,避免‘一阵风’式整改,让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落地生根,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说。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 14:1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徐瑶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