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聚焦农村发展短板弱项,注重发挥优质党员教育资源和专家人才智力引导带动作用,从农业牧业、教育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选聘专家人才组成专家服务队,组织专家下沉基层一线,聚焦重点产业,通过“志智”双扶、“鱼渔”兼授,为乡村振兴集聚第一资源、注入第一动力,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
着眼组织保障抓推进,确保统筹谋划有“高度”。建立组织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帮扶供需精准对接的帮扶机制。市委组织部强化资源统筹,做好组织动员、指导协调及管理工作,负责对接联系专家、梳理帮扶村需求,形成帮扶专家“资源清单”、帮扶村“需求清单”,通过“按需派单、双向选择”的模式,对供需资源进行再优化再整合,确保专家作用发挥与帮扶村实际需求深度融合,最大限度释放帮扶工作效能。各县(区)委组织部指定专人,主动做好专家与帮扶联系点协调服务工作,建立服务台账,如实记录专家服务情况。通过系列机制措施有效解决专家入手难、基层配合难等问题,做到服务计划、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法“四个精准”,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紧盯群众需求抓落实,确保结对帮扶有“精度”。把加强专家服务队乡村振兴服务行活动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纵向延伸技术引进链条,横向拓宽产业发展路径。结合帮扶工作实际需要,组织专家服务队成员深入153个服务点开展调查研究,摸清联点帮扶村特色产业和现实困难,充分发挥帮扶专家自身优势,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计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持“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及时梳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在种植、养殖产业中遇到的产、供、销难题诉求“一包到底”。组织专家服务队深入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开展现场指导,聚焦高原冷凉蔬菜和牛羊养殖等产业,开展种养殖专题培训,培养一批种植能手和农牧业“土专家”“田秀才”,有效提升专家人才帮扶质效。
聚焦乡村振兴抓发展,确保辐射带动有“维度”。坚持把帮扶工作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课堂,充分发挥教育专家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帮扶团队专业优势和帮扶地现有资源开展传帮带活动,通过示范教学、同步研教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本土教师,走出一条组团式帮扶、菜单式送教的新路子,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随着帮扶行动的深入开展,专家服务队既注重一人一户的帮扶,更带动一村一寨的富裕,以专家个人的“点”带动所在单位、社会资源等“面”上资源,引导乡村外部力量、资源下乡,助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通过开展技术指导、举办专家讲座等,引导专家服务队深入一线,讲授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处理和安全生产等知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围绕关爱帮扶抓赋能,确保服务督导有“温度”。建立专家服务队动态考评管理和关爱机制,采取日常记实考核、组织评价、抽查测评、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等多种方式,全过程跟踪专家人才的实际表现和工作成效,激励其主动担当作为。同时,为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舒适环境、推进帮扶工作,市委组织部搭建“专家群众及时反馈、村党支部收集汇总、服务专家有问必答”平台,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切实帮助专家人才和群众解决困难问题,以优质、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营造惜才爱才的浓厚氛围,让专家人才心无旁骛投身到帮扶工作中。此外,市县(区)两级组织部门积极开展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及时办理落实专家人才的意见建议,推动专家人才与帮扶村的关系更加紧密。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