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聚焦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短板,锚定农村党员全覆盖培训目标任务,构建“三级联动、精准施策、强化保障”的教育培训体系,多措并举推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高位统筹,构建三级联动培训体系。云岩区立足农村党员分布散、需求杂、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区级示范引领、街镇兜底覆盖、村级常态跟进”的三级培训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协同发力的培训工作格局。一是区级层面,抓关键少数,树标杆示范。聚焦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两委”成员、后备力量等“关键少数”,量身定制专题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封闭培训、外出观摩研学、“书记讲给书记听”等培训方式,系统提升“领头雁”队伍的政治素养和实战能力。二是街镇层面,抓基层力量,强兜底保障。充分发挥街道(镇)“前沿阵地”作用,统筹抓好党务干部、村民组长等基层干部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分批次开展“菜单式”轮训,科学设置基础党务、政策法规、矛盾调解等实用课程。通过灵活安排培训时段,有效解决党员“工学矛盾”,确保基层骨干队伍能力素质全面提升。三是村级层面,抓全员覆盖,促常态长效。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将党员教育融入日常,并结合全省村(社区)党员干部常态化培训工作,将省级优势教学资源,运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贵州网院”等信息化手段,推动省级优势教学资源直达一线、直送基层。
精准施策,打造特色化教育模式。针对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差异大、从业类型多样的特点,云岩区坚持分类施策、按需施教,推动教育培训“精准滴灌”。一是分层分类设置课程,破解“供需错位”难题。建立“必修+选修”课程体系,必修课突出政治理论、党性教育,选修课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实用技能等领域。围绕城中村改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热点,开发特色课程,满足党员个性化需求。同时,针对行动不便党员开设“送学上门”服务,为流动党员搭建“云端课堂”,全方位保障党员受教育权利,确保党员教育不留空白。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培训吸引力。打破传统课堂模式,探索“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联合区委党校打造“红色研学线路”,组织党员开展现场教学;依托本地人才库,邀请致富带头人等担任“客座讲师”,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织村级后备力量进行融入式培训,将后备力量安排至优秀村(社区)开展跟岗锻炼,在工作中学习优秀党组织书记的经验做法,帮助后备力量快速成长为“顶梁柱”。三是强化实践锻炼,推动学用成果转化。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搭建党员“实践锻炼平台”。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组织党员领办民生实事、参与环境整治、调解矛盾纠纷,实现“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双提升。
强化保障,夯实教育培训基础。云岩区注重从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制度机制等方面入手,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供坚实保障。一是阵地建设标准化。投入专项资金升级区委党校硬件设施,新建多媒体教室、实训基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按照“六有”标准,规范化建设街道(镇)及村级教学点,每年定期更新配备远程教育设备,不断提升教育阵地功能作用。二是师资队伍专业化。组建由党校教师、党政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实用技术人才构成的“四维师资库”,依托党校阵地持续提升师资授课能力,建立“动态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教师评优评先活动,确保教学质量。三是制度机制长效化。坚持“学就有用、学就好用”目标,建立“需求调研—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全流程闭环机制。训前开展需求调研,按需调整课程设置,训后开展满意度调研,对课程优化改进,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精度、准度、效度。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