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卢展工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四、以人为本着力为民,推动中原经济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合力推进的事业,也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更好地改善民生,更好地凝聚民心,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形成中原经济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切实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要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着眼,从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具体利益着手,办好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等民生大事。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要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发展。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大“211工程”和省部共建高校建设力度,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提升省内其他高校整体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学科、专业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进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发展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以培训促进就业,以援助扶持就业,以维权保护就业。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完善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健全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各类保险关系跨区域转移接续政策。推动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健康是民生最基础的要素。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努力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发展体育事业,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

  (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塑造中原人文精神,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化拓展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弘扬科学精神,着力塑造高尚人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树立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河南人形象。

  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传播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文化服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加快文化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和特色文化发展,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和重大文化项目,推出一批文化精品,打造一批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全面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净化文化市场。

  创新文化繁荣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鼓励有实力、有优势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和重组,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建好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和表现形式,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相融合,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竞争力。

  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深厚重实,是华夏文明之根、中华文化之源。要建设中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广泛开展中原文化优秀传统教育普及活动;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培育一批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品牌。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中原文化走出去模式,使河南成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生活在有活力、有秩序、有安全感的社会环境中,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更加注重服务为先、依法管理、源头治理、社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深化平安河南建设。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坚持畅通渠道、着力疏导、依法依规、协调合力,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都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保障群众利益。加快构建公共安全体系,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事件的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各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落实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服务责任,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加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探索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增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做到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

  (四)加强民主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地方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加强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对台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和服务驻豫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强化执法公开、执法监督,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实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升全民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中原经济区建设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惠民生、聚民力、保民安,让人民群众生活能够更富足、更美满。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3日 18:30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陈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