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贯彻十八大精神基层行③:长寿湖的再生与“长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贯彻十八大精神基层行系列:之一 之二

  本报记者张国圣(右二)在长寿湖采访。李宏摄

  12年之后再到长寿湖,远远地就惊讶于它今天的美丽。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长寿生态旅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渝感慨地说:“今天的长寿湖,才真正配得上‘中国水立方’这顶桂冠了。”

  1953年,重庆市长寿区龙溪河流域梯级开发,被列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1954年,来自全国各地的8400多名水电专家和工程技术骨干汇集于龙溪河上的狮子滩,历时3年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和修建的梯级水力发电站,电站蓄水形成的长寿湖,由此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人造淡水湖。“北有丰满江,南有狮子滩”,长寿湖在新中国水电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龙溪河流域梯级开发的技术骨干,先后奔赴二滩、葛洲坝、长江三峡,完成了从技术人员到水电专家的转变。

  作为“中国水电专家的摇篮”,长寿湖还有一段再生与长寿的曲折故事。20世纪90年代中期,长寿湖推行肥水养殖,渔业迅速发展,“长寿湖的鱼”一度占到重庆市场的70%。短期的经济效益,换来的是水质的严重恶化。2010年前后,记者到湖边采访,远远地就能闻到湖面飘来的腥臭味。肥水养殖,也影响了“长寿湖的鱼”的品质和品牌。

  还原仙境本色,缔造度假天堂。2004年,长寿区委、区政府决定以旅游为龙头,将长寿湖打造成运动、浪漫、养生的旅游休闲胜地。区财政投入3000余万元,拆除了湖区600万平方米的养殖网栏,恢复长寿湖自然生态养殖。区委、区政府还与世界银行、中科院等国内外机构和科研院所合作,完成了长寿湖生态旅游战略规划和湖岸风貌、文化主题公园、风情一条街的策划包装。

  “景观是形,文化是魂,形神兼备才能做好旅游。”区文广新局局长刘德奉说,长寿湖景区水域面积65.5平方公里,最深处超过50米,200多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湖湾岛汊交织,建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栖息着42种鸟类、28种水禽。湖心岛屿和沿岸的林、泉、瀑、岩、洞浑然天成。2005年航拍时,发现湖心19个岛屿、半岛和8个湖湾港汊组成了一个天然的“寿”字。这个魏碑体的“寿”字长1288米、宽704米,占地达475亩,笔力起伏跌宕,笔锋刚劲有力,笔画简约明快,结构疏密相宜,达到了神采、气韵和意境的完美统一,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万顷的长寿湖核心景区。整个“寿”字被茂密的夏橙、血脐和沙田柚树包裹其中,一年四季花果飘香。

  迎着初冬的微风,沿湖一一走访秦代怀清台遗址、宋代张飞庙、明代东林寺、清代文峰塔,清冽的冷风中,寺、庙、观、亭、寨似乎都传递着遥远的历史气息。刘德奉说,长寿湖景区共有200多处文化遗址,既有3000多年前的仙逸风骨,也有周恩来、朱德、李先念、李富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从51米高的长寿湖大坝中段沿坝外斜坡而下,过小桥,爬石梯,来到坝外一侧山坡的制高处,绿荫丛中矗立的红星亭,就是长寿湖“八景”之一的“总理足迹”。1958年3月15日,正是周恩来总理60寿辰的日子。他和李富春、李先念副总理从武汉乘船而上,专程视察了龙溪河和长寿湖。他们察工地、走湖区、进厂房、入宿舍,足迹踏遍了龙溪河。周总理穿着布鞋走过大坝的坝底廊道后,赞许地说:“长寿湖的大坝质量很好,我穿着布鞋都走过来了。比日本人在东北修建的小丰满电站大坝质量好多了。”视察结束后,周恩来和李先念、李富春欣然题词,称赞狮子滩水电站的建设“为长江综合开发开辟了道路”。

  “当年的建设者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创造了造福千百万群众的工程奇迹,今天我们更要以岛湖风光、长寿文化、乡土文化为主要景观特色,将长寿湖建成国家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使她成为美丽长寿、美丽重庆乃至美丽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陈渝说。(记者 张国圣 特约记者 李宏)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30日 05:1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