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7日在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全面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的西部强省,是全省上下的中心任务。当前,世情、国情、省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西部强省既面临严峻挑战,又具有重大机遇。世界经济已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国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与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叠加交织。但更应该看到,世界各国采取的刺激政策已逐步发挥效应,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重大突破,我国仍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我省所有板块均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经济持续走在上升通道,厚积薄发的势能开始加速释放。我们要见微知著发现机遇,借势而为创造机遇,只争朝夕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奋力赶超,确保不拉分、不拖腿、不掉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以更大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如期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谋划启动“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加快建设西部强省步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三个翻一番”,城镇化率达到60%,科研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接近3%,森林覆盖率达到4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加快提升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完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通过大调整、大协作、大循环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全省经济持续走在上升通道,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加快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壮大优化人才队伍,促进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使陕西走在全国创新型区域前列。

  ——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全面实施文化强省“八大工程”,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体系,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陕西的人文魅力充分彰显。

  ——加快提升三秦百姓幸福指数。以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为目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同步,进一步完善人人享有的城乡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加快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力度,科学规划城镇规模与布局,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使全省城镇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农村基本形成,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农业人口有序转移转化,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格局。

  ——加快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进一步加强秦岭、渭河、汉江、丹江等重点领域的保护与治理,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监测防治工作,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加快提升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企、政资、政事和政社分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公平正义,不断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上述目标任务,顺应了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是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庄严使命。我们一定要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之共同奋斗。我们坚信,3700万勤劳智慧的陕西人民一定会创造出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一个小康、和谐、美丽的新陕西一定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2013年的主要工作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起步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我们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用改革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更大的力度改善民生,不断巩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左右,其中,城市增长14%以上,农村增长15%以上,物价涨幅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2%、3%和4%。

  (一)继续把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

  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6万亿元,增长25%以上,重点支持基础设施、民生、农业、电力外送和优势产业项目。在建高速公路不低于1000公里,构建西安交通枢纽,续建新建西咸北环线、榆林至佳县等项目。加快建设西成客专、西合复线、蒙西至华中运煤通道等17条铁路,积极推进西安至铜川城际铁路、西安地铁和汉中、安康、延安机场建设。开工建设东庄水库。新增煤炭产能5000万吨、油气当量540万吨、电力装机192万千瓦。

  以抓销售、稳生产、保增长为重点,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强产销衔接,做好电煤价格并轨工作,确保生产要素安全稳定有序供应。积极开拓能源化工产品市场,加大重点产品的政策补贴和收储力度,扩大重卡、节能汽车等产品外销规模。实施“千亿百项”技改工程,落实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企业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和创新金融产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左右。

  (二)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消费增长

  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同时,着力培育消费热点。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积极落实流通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和信贷刺激消费措施,严格执行带薪年休假制度。扶持文化、休闲、体育、健身消费,发展住房、汽车消费,培育网络和信用消费,完善建材企业与保障房、重点镇、移民搬迁等工程的对接机制。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精心办好西洽会、农高会、西部跨国采购会和各种消费促进活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以改善消费环境为重点,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实施市场建设示范、陕西品牌推广和现代流通方式创新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国家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和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两个国家级批发市场建设,鼓励各市培植城市商业中心。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引导房地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全面实施放心粮油全覆盖工程,加快构建重点商品流通追溯体系,搞好农超对接和蔬菜进社区等工作,推广渭南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确保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品质量安全和价格稳定。

  (三)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大力发展新型化工和新能源产业,促进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十大园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利用煤层气和页岩气,重点推动神华陶氏项目和延长石油延安国家级陆相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陕北风电基地和太阳能光伏电站,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产品省内应用,搞好汉江水电梯级开发和陕南小水电建设。

  按照自主化、集成化、高端化的要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航空产业基地。积极落实与中航、兵器、中电科技等央企的合作协议,围绕大飞机、重型汽车、新型石油钻井装备、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智能电网设备、高档精密数控机床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发展省内配套产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实施百万辆汽车建设工程,推进百户典型示范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三星效应”持续发酵,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重点,抓好北斗应用西北中心、三大通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华为全球交换技术中心和爱立信全球服务中心西安分部等重大项目,发展云计算、物联网、感知矿山和智慧城市,壮大信息产业,带动其他产业。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研成果加速产业化,加快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

  坚持保优汰劣原则,抓紧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加强各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着力提高有色、纺织、建筑、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支持各县建设好工业集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从金融、财税和用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搞好西安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建设重点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壮大地方金融实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的融合,加快建设国家级曲江文化产业聚集区和西安数字出版基地、印刷产业包装基地,支持陕文投、广电网络、出版集团、华商传媒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发精品旅游项目,争取增开西安至境内外重点城市的航线航班,加大旅游环境治理和市场营销力度,推动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5日 17:35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徐逍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