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郑建成:冲锋在前的消防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郑建成

郑建成,男,浙江乐清人,1984年12月出生,2007年6月由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入伍,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密云县公安消防支队溪翁庄中队指导员,武警上尉警衔。入警6年来,郑建成参加灭火救援1600余次,特别是成功解救了“7.21”桃源仙谷被困群众、“11.19”被困悬崖大学生、“8.16”九道湾被困游客等130多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1次。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罕见特大暴雨,洪水肆虐之处,城镇积涝,桥淹路断,房倾屋倒。晚19时许,密云消防支队溪翁庄中队接到命令:桃源仙谷70余名群众被困山中。危急关头!中队指导员郑建成迅速带领中队20名官兵火速奔赴现场。

19时55分,官兵抵达景区。原来因持续强降雨,山上原本可以通行的一条小溪顿时变成五六米宽、一米多深的“流沙河”,仓皇逃生的79名群众被死死地拦在山上,其中还有一名男子患有急性阑尾炎,病情危急。

此时,天色已黑,雨像瓢泼一样越下越大,官兵们的雨衣早已被淋透,眼睛里都充满了雨水。时间就是生命!在漆黑的夜里,郑建成带领官兵冒着暴雨,冲进山里。

十几分钟后,郑建成赶到“流沙河”对岸,水流湍急,肆虐山洪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谷里直泻而下,时而夹杂山石滚下,涛声震耳欲聋。身陷绝境的的群众在对岸焦急地呼喊:“快救救我们!”。“我们马上过来!”,郑建成一看拉梯用不上,就急中生智,迅速将两条大绳抛向对岸,一高一矮栓在树上,一条“生命之桥”在洪水之上迅即形成。高的一条,算是护栏,矮的一条,算是桥面。人走在绳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身下,就是汹涌咆哮的洪水!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河流被冲走。但这个时候,郑建成一心只想着快点救人,他纵身一跃,手脚并用,一步步的攀爬靠近对岸。

刚一到岸,郑建成就发现,一名躺在路边木板上的中年男子,手捂着肚子,脸色难堪。“快!先救他下山。”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郑建成对绳桥进行校正后,迅速利用挂钩和安全绳,将患病男子护送到对岸。来不及喘口气,他又背起近80公斤的男子,冒着大雨,硬是一口气跑到2公里外的山脚下。跟随他的战士累得气喘吁吁,可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又马不停蹄地跑上山,一次次涉险过河搜救群众。

最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营救,郑建成将其余78名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因救援及时,那名男子也脱离了生命危险。

绝壁救援,他是群众眼中的“蜘蛛侠”,2012年8月16日傍晚,密云县九道弯景区有6人被困悬崖。危急时刻,郑建成迅速带领官兵,直奔九道弯。九道弯环境异常险峻,除了一条盘山公路,旁边就是上百米深的悬崖峭壁,山势陡峭,近乎垂直,6名游客被困半山腰,距离盘山公路约50米,上下进退两难,加上岩石松动,稍微一使劲儿就可能被落石砸伤或坠入山谷。让救援更难的是,从公路往下看,只听其声,不见其人。官兵们看着近乎垂直、无法救援的悬崖,急得直跺脚。

“就是万丈深渊也得下!”说完,郑建成拿起头盔系在大绳上,一边沿着公路走,一边向下喊话:“有人吗?你们在哪?”听到下面传来的呼救声,顺着声音,郑建成判断出了被困人员的大概位置,“不要乱动,我马上下来救你们”。为了防止被困人员被山石砸伤,郑建成先利用绳索为被困游客一一送上头盔,然后他铤而走险,独自一人携带挂钩安全绳,顺着崖壁向下挪动。下降过程中,峭壁上的杂草荆棘打在脸上隐隐作痛,凹凸不平的崖壁,下降几米脚下就会蹬空,命悬一线。此时此刻,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个人安危早已置之度外,蹬空,稳住,再找点、陡峭的崖壁让他吃尽了苦头,50米的距离竟然用了十几分钟。

当郑建成降到一名被困女子身边时,该女子已吓得全身发抖,嘴里一个劲儿地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行了,我不行了……”,见情况不妙,郑建成身子一悠,顺势抓紧被困女子,及时安抚情绪,并为其做好个人保护。在攀爬过程中,由于女子过度惊慌,好几次摔倒,他硬是冒着生命危险,连拉带推,将女子救到山上。就这样,郑建成冒着生命危险,上下十几趟,将其他5名被困者全部救出。

类似这样惊险的救援不止一次。2011年11月19日晚,33名登山大学生被困密云大云峰寺附近的悬崖上。当时,天黑能见度差,山上寒风刺骨、山势陡峭、灌木丛生。郑建成带领官兵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丛林,攀爬崖壁。在次日凌晨一点多发现被困学生时,学生们已饥寒交迫,情绪激动。郑建成和官兵们立即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披在被困学生的身上,并送上食物和水。搜救难,下山更难!要想安全抵达山脚下,必须经过三座坡度近80度、长达五百多米的崖壁。就这样,郑建成连续往返30余趟,直到早晨7时许,才将33名被困学生全部安全转移。

对待消防事业,他始终扎根基层,勤学苦练,勇当尖兵。面对一次次生死救援,他总是心系百姓、铤而走险,冲锋在前。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4日 12:50 来源:央视网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