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政书之祖 史书之源”《尚书》的流转传承

微信扫一扫 ×

大年初一

《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一套首播

“当代读书人”撒贝宁

与倪大红扮演的“古代护书人”伏生对谈

带你穿越千年

去到《尚书》里的中国

《尚书》是什么书?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最早书名为《书》,上起尧、舜、禹传说时期,下讫秦穆公时代,是考察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它构建了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

也因此成为最早被译介到西方的典籍之一。

尽管这是一部被形容为“佶屈聱牙”的作品,

但古今中外都无法忽视其珍贵的价值。

热衷翻译《尚书》的英国汉学家彭马田曾说:

“除非你读《尚书》,

否则我不认为你能理解今天的中国。”

伏生(本名伏胜)何人?

生在周的末年,后因秦末楚汉战争,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伏生流离失所,

他的妻与子都为保护《尚书》牺牲了生命。

外出逃命时,伏生将《尚书》藏在家中墙壁。

二十多年后再回家园,不料书简多已朽毁。

回忆至此,

伏生自责不已,

伏案痛哭。

“说来不是我舍命护《书》,

是我妻、我子、我全家舍命护《书》!”

后人评价:

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

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伏生”,

华夏文明才能弦歌不辍。

《尚书·禹贡》中这样写道: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大禹历经磨难,平定洪水,

遍走华夏,初分九州。

大禹定九州

伏生数九州

几千年来

祖先一直在记录华夏儿女的历史

一部部典籍薪火相传

让精神的血脉绵延至今

如果《尚书》在岁月流转中失传

千年前华夏先民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

我们今天可能无从知晓

作为华夏儿女

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

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

答案也许就在

这些世代相传的典籍里

让我们一起

打开典籍,对话先贤!

点击收听《尚书》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4日 09:45      来源:央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