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时代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 | 为政以德方致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编者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为政以德”蕴含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中深沉的精神追求,既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价值观,也是重要的方法论。为政者的操守和品行如何,关乎民心向背,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乎国家兴衰存亡。为政者以德修身,才能以德立威、以德服众。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坚守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三大作风”“三个务必”的严明要求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百余年来,立党兴党强党的卓越历史伟业,为党员干部加强政治品德修养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德建设,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核心的新时代政德观。认真学习和领悟新时代政德观,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员干部自身政德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创造新伟业,党员干部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立德、修德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总有一些画面定格历史星空,闪烁着璀璨光芒。一部党史就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展现高尚道德风范的辉煌奋斗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践行对党忠诚的大德,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在赓续精神血脉中塑造严于律己的品德,不断锤炼出立得住、过得硬的政德,树起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牢记“三个务必”,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以自己的模范言行不断涵养崇高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操守,矢志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德修养。

崇尚和践行对党忠诚的大德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同斯诺曾谈到,有三本书对他影响很大,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毛泽东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正是这种信仰和对信仰的绝对忠诚,把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凝聚起来、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的事业团结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以奋斗的人生、壮丽的事业成就诠释对信仰的忠诚和坚守。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共产党人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如果丢掉这份信仰、信念和忠诚,党员将不成其为党员、共产党将不成其为共产党。这份信仰、信念和忠诚是党员之所以成为党员、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共产党的内在本质。

  共产党员要忠诚党的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统一、富有战斗力的组织体系。对党的组织忠诚,是共产党员天经地义和理所当然的事。在安徽合肥有一条路叫延乔路,就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的。1927年,陈延年同志不幸被捕,敌人对他严刑拷打,逼他交出上海党组织的信息,陈延年宁死不屈,严守党的机密,敌人将他残忍地杀害。行刑时,刽子手喝令他跪下,他却厉声回应:“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1928年,陈延年的弟弟陈乔年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面对敌人的多次酷刑,他坚贞不屈,1928年6月,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陈延年、陈乔年视死如归,以自己的慷慨就义成就了对党忠诚的大德。正是一批又一批像他们这样对组织无限忠诚的共产党人,党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今天,每个党员必须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

  1920年11月,毛泽东在给罗章龙的信中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列宁早就讲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员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信奉党的创新理论,践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对党忠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这种坚持、信奉和践行决不能因事业顺利与否而有所动摇、决不能因个人进退而有所怀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受严峻的考验,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大肆叫嚣“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共产主义失败了”,国内有的人包括有的党员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甚至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马克思主义还行不行?中国社会主义的红旗还能不能打下去?面对这些疑问,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他坚定地指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表现出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忠贞不渝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崇尚和践行造福人民的公德

  1946年春节,农民杨步浩和延安县川口区六乡秧歌队一起到党中央机关驻地王家坪给毛泽东、朱德等领导拜年,并向毛泽东敬献了“人民救星”的金字匾。老百姓为什么要给党中央领导拜年、并向毛泽东敬献金字匾呢?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绝对不是老百姓搞什么形式主义,也绝对不是背后有什么人指使他们这么干!而是老百姓自发这么做的,是他们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行动,是出于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是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人民群众。当时代表性的亲民惠民举措主要有:一是精兵简政,精简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工作人员;二是减征公粮,减轻老百姓负担;三是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四是解决民生问题,满足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人民性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共产党员要涵养不负人民的情怀。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最大底气,是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最坚实基础,是实现长期执政的最根本保证。共产党人要对人民有真感情、深感情,带着感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菲科曾问习近平总书记:“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表达了一种格局和胸怀,这种格局和胸怀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红军长征时期“半条被子”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没有对老百姓的真感情、实感情、深感情,能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百姓吗?对老百姓的感情,不仅要牢牢根植于内心深处,更要落到实际行动上。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同志,坚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愿望诉求要求出发,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从东山抓“壮丁”,抓走几千名青壮年,“壮丁”家属因此被戴上“敌伪家属”的帽子。这些所谓“敌伪家属”政治上受歧视、精神上受折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谷文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些所谓“敌伪家属”也是遭罪受害者,是被迫造成的,他们也是我们的人民群众、父老乡亲啊。经慎重考虑,谷文昌向县委提议,为这些所谓“敌伪家属”平反,建议县委将“敌伪家属”称呼改为“兵灾家属”。谷文昌深情地说:“我们东山县,差不多有一半的家庭被拆散!‘敌伪家属’几乎遍布全岛,难道我们要把他们全部推到敌人那一边去吗?”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这一务实做法赢得老百姓的一致点赞和坚定拥护。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共产党人就是要追求为人民服务的实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心中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最终要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看老百姓的评价。

崇尚和践行严于律己的品德

  共产党员要从严锤炼党性。严于律己首先是要从严加强党性修养,练就出拒腐蚀、永不沾的金刚之身,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昂然锐气、蓬勃朝气,彰显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政治本色。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长期住在西花厅,房子比较旧,潮湿阴冷,工作人员多次提出修缮建议,都被周恩来拒绝。1959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有关部门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周恩来回来后拒绝搬进去居住,非常生气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要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房子搞那么好,群众怎么看?”“真有人学着修起房子来,我还怎么说别人?这个头是我带的么。我一个人似乎影响不大,部长副部长都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样一级学一级发展下去怎么得了?”周恩来对自己要求是非常严的,严到近乎苛刻的程度。周恩来的党性修养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后人学习,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修身律己、干事创业。今天,共产党员一定要有强烈的党性观念,从党的立场、观点和要求出发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思想上向上看、情感上向下看、工作上向前看、待遇上向后看,习惯优秀,追求卓越。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红军长征途中一个军需处长被冻死的故事。长征过雪山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指挥员让把军需处长叫来,想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被冻死的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这个同志就是军需处长。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就是因为这个军需处长从严要求自己、从严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以自己的小我成就了组织这个大我,以个人无私奉献的品德彰显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舍己为人、一心为公的大德。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管被装的宁可自己冻死也没有自己先穿暖和一点,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共产党人就是要从严履职尽责。每个党员都承担着党组织分配的具体工作,工作分工不同、领域不同、职责不同,但都要从严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干好自己的分内之事,都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必要时要勇于舍弃自己的正当合法利益。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做到位、长期做到位、一辈子做到位并非易事。所以,一定要敬畏自己的党员身份、敬畏党的组织、敬畏手中的权力,敬畏自己的职责,一定要经常问问自己: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就能更好地履行好党员的职责。

  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家风问题,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事关党员干部的形象,事关党的作风建设。共产党人在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独特风貌的红色家风,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家风故事。焦裕禄无意间听到儿子因认识售票员看戏未买票,便教育儿子不能搞特殊看“白戏”,并立即拿出钱叫儿子到戏院补票。这样的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生动地体现了他对从严治党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他们的家风故事传递的是修身齐家的正能量,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当知青、上大学、参军入伍、当干部,我心中一直有焦裕禄同志的形象,见贤思齐,总是把他当作榜样对照自己。”一些级别很高的干部之所以落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全家福变成了“全家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从严涵养家风,弘扬传统美德,恪守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延伸阅读

  “新时代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系列文章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7日 13: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