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系列报告之一:新世纪实现新跨越 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有序转化。十年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一、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内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

  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措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内、外需协调性显著增强。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内需的强劲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的不足,对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104.1%,外需贡献率则由2002年的7.6%转为负4.1%。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在消费方面,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实施家电、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政策,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努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并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进一步改善,市场销售持续较快增长。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3919亿元,比2002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达16.1%。居民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比2002年降低了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4%,比2002年降低了5.8个百分点。以汽车和旅游为例,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8.6辆,比2002年底增加了17.7辆;2002至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从2002年的8.8亿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26.4亿人次。

  图1 2002-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投资增长较快,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在投资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投资结构,把基础设施投资和有助于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投资作为投入的重点,以进一步优化政府资金投向、鼓励民间投资和抑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投资较快增长和投资结构优化。2003—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4.9万亿元,年均增长25.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由2003年的1.2万亿元上升至5.2万亿元,增加了3.2倍。投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为历史所少有。民生类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加强。2004-2011年,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速为22.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年均增速达24.4%。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和促进下,装备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04-2011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均超过30%。近年来高耗能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遏制。2003-2005年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分别高达43.9%、43.1%和31.9%,在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的作用下,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2010、2011年分别仅为14.7%和18.3%。

  图2 2003-2011年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贸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内外需不平衡状况逐步改善。在对外贸易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贸易规模稳步扩大。201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年均增长21.7%。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在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占比由2002年的91.2%提高到2011年的94.7%;机电产品由48.2%提高到57.2%;高新技术产品由20.8%提高到28.9%。同时通过加大财税支持、加强金融服务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积极扩大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快速增长,大宗资源能源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机电产品进口7533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8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4630亿美元,增长4.6倍。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6.9亿吨,比2002年增长5.2倍;原油进口2.5亿吨,增长2.7倍。从市场结构看,中国与新兴经济体贸易增长强劲。2002-2011年,与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和东盟双边贸易占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2.7%上升至17.7%,上升了5个百分点。欧盟、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占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则由54.5%下降至45.0%,下降 9.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状况逐步改善,2009-2011年,贸易顺差比上年分别减少1024亿美元、142亿美元和264亿美元。

  图3 2002-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顺差

  表1 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占比

  

单位:%

国家和地区

2002

2010

2011

中国香港

11.1

7.8

7.8

中国台湾

7.2

4.9

4.4

日本

16.4

10.0

9.4

韩国

7.2

7.0

6.7

加拿大

1.3

1.2

1.3

美国

13.0

13.0

12.3

澳大利亚

1.4

3.0

3.2

东盟

8.8

9.8

10.0

欧盟

14.0

16.1

15.6

印度

0.8

2.1

2.0

南非

0.4

0.9

1.2

俄罗斯联邦

1.9

1.9

2.2

巴西

0.7

2.1

2.3

  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趋向协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三次产业趋向协同发展。2003-2011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13.7%下降到2011年的10.1%,下降了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2年的44.8%提高到2011年的46.8%,提高了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41.5%提高到2011年的43.1%,提高1.6个百分点。

  图4 2002、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优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对农、畜、林及草原等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粮食生产扭转了一度下滑局面,实现了“八连增”。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02年增长25.0%,年均增长2.5%,连续5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其他主要农产品也稳中有增。与此同时,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规模化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加速推进。2011年水稻、小麦、玉米优质化率分别达到81.0%、74.3%和64.6%,分别比2005年提高16.3、25.5和27.7个百分点。大宗农产品生产继续向优势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省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达到90%以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7300多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了18.6个百分点。2011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5%,有力支撑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图5 2005-2011年四大作物综合优质率

  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四大作物指的是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

  图6 2002、2011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整体素质稳步提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目标,以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实行减扣税、贴息、增加财政补贴、提供优惠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优先、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同时,通过项目审批、信贷、土地、环保、电力供应和出口退税等措施,对能源、资源密集型重化工业进行了重点调控,采取“上大压小”措施,加大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有效促进了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仅“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1亿吨,炼钢产能6800多万吨,水泥产能3.3亿吨,焦炭产能1亿吨,造纸产能1030万吨,玻璃产能3800万重量箱,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0%左右。在关闭造纸、化工、纺织、印染、酒精、味精、柠檬酸等重污染企业方面都取得积极进展。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兼并重组稳步推进,产业集中度明显上升。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9%,比2005年提升0.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总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

  图7 规模以上高技术行业从业人数及总产值

  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服务业发展,陆续出台支持现代物流业、高技术服务业、节能服务业、家庭服务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不断深化、细化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从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2003-2011年,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年均增长11.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41.5%提高到2011年的43.1%,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增势平稳,为增加就业、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5.0%下降至10.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上升至21.5%。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实现高速增长,大大提高了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2003-2011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由9.2%上升为11.8%,提高了2.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0%,所占比重由10.7%上升为13.0%,提高了2.3个百分点。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6日 15:49 来源:中国政府网 编辑:王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