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辅导文章④: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三、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目标,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继续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积极探索发展股权交易市场。

  (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培育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市场运行透明度。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多元化,加大资产证券化试点力度,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融资工具。发展私募债等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债券发行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信息披露标准,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协调发展。

  (二)继续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

  稳步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弱化行政审批,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引导和鼓励增加现金分红。健全退市制度,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惩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上市、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积极探索发展股权交易市场

  坚持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探索构建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股权交易市场体系。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稳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建设。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在统一规则的前提下,允许区域性市场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差异化的制度安排。统筹考虑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形成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和股权转让需求。

  四、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和汇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的价格机制和杠杆。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进行自主定价,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需要培育各方面条件、不断推进和完善的过程。下一步,要积极促进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结合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通过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等途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提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基准性。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增强风险定价能力。

  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金融改革整体进展等,不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五、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资本管制的有效性下降,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凝聚了一定共识。要抓住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利时间窗口,在综合考虑国内需求与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注重提高资本市场交易的可兑换程度,有序提升个人资本项目交易可兑换程度,进一步提高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清盘和信贷等的可兑换便利化程度,在有管理的前提下推进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可兑换。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和利益诉求,需注意处理好各种利害关系。也要根据国内外经济情况发展变化,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包括采取临时性特别措施。

  六、完善金融监管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困难,金融业运行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完善金融监管,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方法和操作框架,完善压力测试和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等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强对重大风险的早期识别和预警,强化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加强对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及民间借贷的统计监测,密切关注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健全跨境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体系。

  (二)提升金融业稳健性标准

  积极稳妥推进银行业实施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提高资本质量和最低充足水平要求,扩大资本风险覆盖范围。研究提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认定标准和评估框架,提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提高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审慎性水平。健全证券市场制度,加强证券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和行为监管,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健全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完善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制度和标准。

  (三)改进和加强金融监管

  切实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监管规则,不断提升监管有效性。明确对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职责和规则,统一监管政策,减少监管套利,弥补监管真空。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推进监管协调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

  (四)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层次清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和清算安排,健全金融安全网。完善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功能定位和工具手段。加快存款保险立法进程,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方案。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保险保障基金和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五)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

  坚持发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对地方金融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作用,同时注重引导、调动和发挥好地方政府的作用。强化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意识和责任,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的管理职责。强化地方政府的风险处置责任,有效打击高利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非法证券等违法金融活动。大力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减少行政干预,促进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

  七、推进创新,扩大开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需要全新的金融服务,原有薄弱环节融资难问题仍然凸显,只有推进金融创新,才能满足这些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风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来管理风险。经济全球化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我国要把握住全球化中的战略机遇,必须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实践表明,金融创新需求往往是国际竞争和对外开放所促成的。

  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强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金融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规范的基础上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使用。切实落实好已经出台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探索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稳妥有序推进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试点。完善人民币跨境循环路径,建立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进一步拓展双边货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继续积极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发展。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深化双边、多边经济金融政策对话与合作,加强与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合理化。主动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和标准制定,继续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多层次使用渠道和方式,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多元化投资,更好实现外汇储备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的目标。继续运用外汇储备支持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大型金融机构改革和有条件的各类企业走出去。

  继续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内地与港澳台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周小川)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2日 09:09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