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实践——来自基层的中国改革报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让社会组织在“原子化时代”发挥作用

  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刘润华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单位人”社会体制的解体,原来高度紧密型社会结构瓦解,从高度组织化走向“原子化”,变得非常松散。这个时候如果无相应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难以有效治理。

  刘润华举例说,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组织是广泛存在的社会需求,我们借助“异地商会”这样一个合法的社会组织,为同乡服务,与政府沟通,解决了“两难”的问题。

  “如同市场领域的企业,社会组织就是社会的主体。深圳常住人口300万、外来人口1100万,它的稳定繁荣、创新活力离不开大批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马宏说。

  到2011年底全国各类社会组织达到45万多个,在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就业、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协调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还是处在初级阶段:能力弱、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

  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岭南开风气之先。2012年7月1日起,除了特别规定和特殊领域,广东省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社会组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无须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

  截至今年10月1日,深圳市社会组织总量已达5353家,其中直接登记占到14%,范围扩大到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8大类,并拥有一批如壹基金、残友集团、自闭症研究会、红树林保护基金会、蓝色海洋保护协会等有影响的品牌社会组织。

  “时代发展了,很多新的公共服务产品政府无法提供,社会组织则是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补充。”马宏说。(记者沈锡权、谭飞、李柯勇、詹奕嘉)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1日 17:39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