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推进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升级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四)异地经济是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改革深化和发展升级。

  十八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近年来,我党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从区域发展战略到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们绥化市深入践行党中央和省委的战略决策,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异地经济”战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招商引资企业、全民创业企业自由择优,在适合地区建设发展项目,其税收引进方、投资方,同所在地实行税收分成,大头归引进方和投资方,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在市经济开发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肇东、安达项目区、兰西经济开发区等优势明显区域辟建了全市异地经济项目集中区,重点承接全市各县域间的异地项目;在各县城或适合区域辟建县域产业集中区,承接县域内乡(镇)村和外市县的异地项目;在肇东市辟建了各占地5平方公里的农垦产业园区、大兴安岭产业园区,承接农垦、大兴安岭地区引进的异地项目,跨地市行政区域实行异地经济政策。全市共引进建设异地项目329个,总投资724.6亿元。国家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同志评价我们的异地经济是 “穷县招商,富县落地,税收分成,公共受益,走出一条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我们还加上一句,“乡村招商、城区落地、税收返还,乡村富裕”。异地经济从根本上探索出了一条缩小城乡差距、补足乡村短腿,缩小区域差距、补足落后地区短腿的一个新的路径,也是破解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一个新的更有效的途径。

  (五)城市型城市群都市圈经济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改革深化和发展升级。

  十八大报告把“三农”问题继续列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强调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绥化市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立足于地处黑龙江省中心地区,具备独有的城市功能资源优势和发展城市型经济的优势以及十个县市区均位于哈大齐一个半小时路程的都市圈优势,有效实施了城市型城市群经济战略和都市圈经济战略。我们坚持发展城市经济和整乡(镇)推进城镇化建设并重,形成了以城市发展要素促进产业项目建设,以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并带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循环。同时,按照改造老城区、辟建新城区和建设产业园区使之成为城区的要求,加快建设中等规模城市群。规划用5年左右时间,使绥化市本级、肇东、安达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左右,用10年左右时间,使海伦、兰西、绥棱、青冈达到50万人左右,在黑龙江中心地区崛起一片中等规模城市群。借助哈大齐一个半小时路程的都市圈优势,在肇东市五站镇、东发乡、兰西县榆林镇、安达市卧里屯乡等规划建设了肇东五站高端产业园、东发农民旅游新城、兰西哈北新城、安达万宝山化工区和卧里屯商贸特区等特色园区,重点发展工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使都市圈内市县园区与哈大齐同类园区实现同规模同效益同产业的同步发展。经过实践我们体会到:首先,城市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矛盾,城乡一体化首先要靠城市的承接和引领,推进城市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载体;其次,城市是工业经济第三产业的载体和源泉,城市化进一步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高度聚集,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城市是民生的根本和大局,更多农民在稳定就业、社会保障得到解决的前提下成为市民,这是改善民生的更高境界;第四,城市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前置条件,只有农民从土地中出来,才能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第五,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和放大大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县城中心城市承载吸纳功能和中心镇要素集聚功能。所以,城市型城市群都市圈经济是我市探索出的一条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捷径,将在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六)乡(镇)村经济是全面强化“三农”工作的改革深化和发展升级。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乡(镇)村承担着“三农”工作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基层基础工作,经济实力和职能作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党的“三农”政策的落实,影响着农业农村的发展稳定和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目前,一大部分乡(镇)村经济发展滞后、职能弱化,与党的“三农”工作要求极不适应。亟需强化乡镇村基层基础作用,强化其基层政权功能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功能,提高建设能力、服务能力、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社会控制力;亟需激活和发挥乡镇村的潜力优势,使之成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新的主力军,承担起发展经济、服务民生、管理社会的重大责任;亟需改变目前乡镇村发展活力和能力严重不足,建设、服务、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稳控社会的职能严重弱化的局面,使之真正发挥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基于此,我们把发展乡(镇)村经济提升到了全市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通过乡(镇)村广泛联系、招商引资和发动全民创业,通过发展园区经济、异地经济汇聚企业,使企业到适宜发展的工业集中区创建和发展。我们建立了利益共享机制,实行财政收入“双轨制”,并逐步过渡到实体财政。各村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实现的财力,通过转移支付用于引进企业的村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社会服务和救助保障等建设。两年来,我市乡(镇)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共引进建设投资1000万元以上乡(镇)村项目890个,总投资916.9亿元。2011年,全市乡(镇)村经济实现财政收入1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1%;今年1-10月份,全市乡镇收入完成1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6%,占公共预算收入的42%,收入超千万元乡镇达到53个,到年底预计收入超亿元的乡镇有6个。可以说,我们现在发展的乡(镇)村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是改革开放之初辉煌的乡镇企业机制的新创造新提升新模式,是对乡(镇)村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政权建设的一次质的深化和提升。(中共绥化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2日 18:05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