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如何促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云南跨越发展 ●专题调研篇⑤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特色助推发展

  目前我省已经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文化产业体系

  目前,我省12项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正在全力推进,省博物馆新馆、亚广传媒中心事业区主体工程开始内外部装修;艺术家园区、广播电视集中集成播控中心、新云南大剧院、省科技馆新馆等项目也陆续开工;东盟国际图书城、云南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广播影视译制中心、云报传媒广场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古滇王国和大理古国王宫两大项目相继破土动工。据初步估算,十大项目建成后,将提供近7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同时带动30余万人间接就业,为全省GDP贡献率将达2.81%。

  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坚持文化与旅游结合,我省先后打造了《云南映象》《丽水金沙》《勐巴拉娜西》《孔雀》等多个以市场为主导的文化旅游专场演出,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而《木府风云》《杨善洲》《翡翠凤凰》等影视的精彩呈现,让“云南题材、云南故事、云南摄制”的影视成为我省最具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的文化业态。

  近年来,通过建设一批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基地,集中力量打造十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省级12项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以及3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文化产业体系。

  新世纪以来,云南文化产业每年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40亿元,占GDP比重的6.1%,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湖北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省份之一。

  问题·差距

  我省文化产业底子薄、基础差,小、散、弱,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竞争力弱,产品单一,质量不高,附加值低。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低层次同质化竞争。

  对文化资源还处于粗放型开发,缺乏科学规划和认识,缺乏合理的配置和整合,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与现代科技结合程度低下。此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不完善、不配套、落实不力、科技和人才严重欠缺,制约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产业的长足发展。

  文化产业投资活力不足,总量不大,实力不强,世界500强没有一个介入云南文化产业,全省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融资的文化企业。一些企业甚至还没有资本运营意识,尚停留在传统经济形态的思维上。

  有关专家认为,我省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加快本土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否则,人才短缺将长期成为制约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提高质量的一大瓶颈。

  思路·对策

  云南文投集团总经理陶国相说,“我省作为文化强省,资源好,但投入不足;资源多,但没有盘活。要把盘活资源与搭建平台结合起来,把文化资源整合为文化资产,再把文化资产整合成文化资本,实现文化的内生机制和造血功能,这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结合3年来文投集团发展的市场经验,陶国相形象地比喻走活金融这盘棋,一定要“定制符合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及金融口味的菜”。首先要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吸引投资进入文化产业洼地的优惠政策,在政策性银行中最好能专设文化产业项目,在贷款利率、期限等方面有优惠。同时,大力培养真正懂得应对文化产业的金融人才,把制定出台的财税金融政策落实到位。

  有关专家认为,现在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云南文化产业进入由单纯的数量扩展,转变为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的关键时期,应以文化资源的挖掘为突破口,实施大项目拉动、大集团牵动、大园区带动、大品牌驱动、大开放促动战略,引导文化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整合,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构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上档,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要科学制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着力培养一大批文化领域各门类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广泛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管理等领域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既善于发现和使用好本土人才,又大力引进企业管理、创意策划、市场营销等各类高端人才。此外,还要重视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发现和使用,确保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后继有人。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1日 20:59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集群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