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3日 刘伟平)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31日 14:33 | 来源:甘肃日报
[ 字号 ] [打印] [ 我要纠错 ]

  2013年的工作

  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更加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突出强化创新驱动,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突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省政府将采取措施,确保上述指标完成,并在实际执行中力争成效更好一些。

  确定以上预期目标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二是体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在确保实现上述预期目标的同时,加快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中我省的弱项指标。按照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我省总体实现程度必须年均提高3.8个百分点。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可能出发,以下7项权重占比较高、实现程度较低的弱项指标今年的实现程度为: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1%提高到1.4%,增长46.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40%提高到40.8%,增长16%;城镇化率由38.8%达到41%,提高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83缩小到3.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34%提高到1.57%,增长3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由1.88吨标煤下降到1.80吨标煤,下降4%。实现上述进度要求,任务非常艰巨。省政府将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大类23项统计监测指标,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细化分解任务,认真抓好落实。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做大经济总量和提高质量,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牢牢把握中央宏观政策取向,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保持经济发展逆势走强的良好势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农民收入翻番为核心目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循环高效农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以优质林果为主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提升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等特色产业。推进土地向种养能手和专业大户流转,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落实牛羊产业大县扶持政策,畜牧业增加值增长13%。新增蔬菜、中药材、林果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深入实施“4个1000万亩”工程,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左右。加快建设国家支持我省实施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进以坡改梯为重点的中低产田改造,新修标准梯田15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深入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试点,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围绕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额增长30%以上。加大金昌国家新材料、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在改造提升金川公司、酒钢公司、兰州石化三大千亿元产业链的同时,加快庆阳石油化工和煤电化冶、平凉煤电化冶、白银煤电化冶运及精细化工、酒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4条区域性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承接产业转移签约项目的对接和落地实施,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共建园区”建设,引进资金实际到位1300亿元。

  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继续落实和完善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依托交通枢纽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特色资源开发,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构建多层次的城乡商贸服务平台,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积极谋划和建设文化旅游大项目,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大旅游经济总量,旅游总收入增长25%以上。

  促进重点区域加快发展。以兰州新区为重点,发挥兰白核心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加快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风电和太阳能光电应用产业链条。建成酒泉风电二期首批300万千瓦项目,启动金武大型风电基地建设。风电建成装机总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00万千瓦。大力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加大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华亭煤业20万吨聚丙烯项目建设,争取平凉年产7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和庆阳石化60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抓好核桃峪、新庄等一批特大型煤矿项目,全省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7330万吨,新增产能1570万吨。深入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加快天水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支持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建设1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建设一批支撑性和标志性的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基本建成兰白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酒嘉清洁能源、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和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完成金昌、白银、陇西、华亭、武威黄羊5个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进度的50%。健全循环经济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加快构建循环型农业、工业、社会三大体系。

  (二)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着力增强投资拉动力

  紧紧抓住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蕴含的重大机遇,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以项目带动发展,以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

  精心谋划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打造经济、文化、生态三大战略平台,高水平、高标准谋划和组织实施100个省列重大项目。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向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聚集,着力推进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建设。各地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选择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作为突破口,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推动富民多元产业和区域首位产业快速发展。千方百计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较快增长,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重大项目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做好项目落地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建成投产率。加强项目管理,严防“豆腐渣”工程。做好项目用地统筹、征地拆迁、审批核准、资源配置、资金配套等保障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增高速公路400公里以上。加快县城通二级公路、干线公路网出口路和普通国省道拥挤路段扩容改造建设,优先支持老少边贫地区改造提升区域干线路网,建设二级干线公路800公里以上。实现所有乡镇和55%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抓好兰渝、兰新第二双线、兰州至宝鸡客运专线、敦煌至格尔木等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银西铁路。加快兰州机场二期扩建、夏河机场和成州机场建设。建成750千伏第二通道、兰州东-天水-宝鸡输变电工程和酒泉风电基地300万千瓦配套送出工程。增强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确保西气东输三线甘肃段工程如期完成。

  加大信息畅通工程建设力度。制定促进全省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5亿元。支持大型企业利用信息化推进转型升级。加大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工艺流程、质量管控、诚信体系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电子商务,引导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二期工程建设。促进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过程、交通物流、质量追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示范应用。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科学规划城市布局,依托产业集聚,突出风貌特色,积极支持兰州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加快推进中东西三大城市群建设。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做大做强县城规模,提高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综合承载能力。运用政策和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程,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努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舟曲、成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全面完成东乡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完成岷县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镇基础设施、耕地复垦、农牧业等重建任务。

责任编辑:赵文 热词
搜索更多 的新闻
主题教育
860010-160115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