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3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二、奋力夺取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今后五年,是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处于孕育当中,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兴起,为我们发展带来了崭新机遇。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党的十八大凝聚了科学发展共识,为我区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宁夏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特别是国家实行差别化政策,批准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为我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在解放思想中实现新突破,在务实苦干中再创新辉煌。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和中南部地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转变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力促创新,全面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7年,力争实现“四个翻番”、“两个倍增”。“四个翻番”是:全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2年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翻番,分别达到4700亿元、530亿元、4200亿元和1100亿元。“两个倍增”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2年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倍增,早日突破35000元和10000元大关。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届时,一个更富庶、更开放、更美丽、更智慧、更幸福、更平安的和谐富裕新宁夏将全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优化经济结构,建设富庶宁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统筹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质增效,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一优三高”引领,进一步提升“三大示范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推进计划。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前提下,理顺粮食等农产品价格,让种粮务农有效益、得实惠。按照产业关联紧密、专业分工合理的要求,高标准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培育壮大十大“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上水平、增效益,特色农业占比达到85%。实施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计划。扶持发展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农户入社率达到65%,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发展连锁经营和冷链物流,加大名优品牌培育,让更多的“宁”字号绿色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实施基础装备改善计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高标准建设旱涝保收田。加快农机更新换代,优化装备结构,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实施质量安全提升计划。健全区市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推行“三品一标”认证体系;开展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建设,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和水产养殖示范场。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搞好农业生态建设,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转型升级,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实施“三大千亿”投资计划,做优产业,做大园区,做强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和优化结构并重,做好产业上下游、左右链、中高端的延伸文章,做大做强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形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加工转化基地、西部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区。推进园区集约发展。以国家和自治区级园区为载体,明确功能定位,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各类园区优化整合,着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产业园区。创新“飞地经济”、“一区多园”等发展模式,新上产业项目一律进入园区。到2017年,形成产值过100亿元的现代工业园区15个。推进企业集聚发展。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科学利用力度,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支持神华宁煤、中石油宁夏石化、中电投宁夏能源铝业等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产业重组、技术改造,实现超常规发展,打造年销售收入过300亿元的重点企业6个、100亿元的17个、50亿元的22个。深入实施“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支持中小微企业向 “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的能力。

  提质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规划引领,拓展开放领域,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以金融、商务服务等为重点,注重服务业与生产环节的配套,打造面向西部大开发的综合服务基地。以旅游、餐饮、娱乐等为重点,注重服务业与消费者的衔接,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交通物流、批发零售等为重点,注重服务业与网络化的结合,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以文化教育、回医回药、健康养老等为重点,注重服务业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打造富有穆斯林特色、辐射周边地区的宜居休闲地,力争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全面构建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二)以“两区”建设为统领,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开放宁夏。

  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是国家战略、宁夏使命。要把中阿所需、宁夏所能有机结合,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把我区打造成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

  构筑开放平台。高质量办好“六大节会”,推进会展经济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特别要办好中阿博览会,打造一流的国际性展会。高标准规划建设银川综合保税区,大力引进品牌企业,使其成为集保税物流、加工服务和口岸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用国际化视野谋划银川滨河新区,聚集特色产业,建好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宁夏清真产品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形成西部地区大宗商品定价中心、交易中心。全面建成对阿合作“三大基地”、“五大中心”,构筑汇集全球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宁夏平台”。

  完善便捷通道。积极争取航权开放,开辟更多的国际客货运航线,争取国际旅客落地免签和120小时口岸签证,开展离境退税和免税试点,把银川打造成区域性航空枢纽。建设银川至西安、宝中复线等快速铁路,完善“五纵三横”铁路网;实施京藏高速石嘴山至中宁段改扩建等公路项目,提高“三纵九横”公路网等级,增强内进外出通达能力。提升现有口岸功能,发展“公铁联运”、“铁海联运”,提高货物吞吐能力,形成综合立体、高效运营的现代化、低成本物流通道。

  培育要素市场。推动成立由阿拉伯国家银行参股的综合性试点银行,吸引海合会国家金融机构来宁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中阿合作产业发展和风险投资基金,推进资本项目定额定向开放。发展现代融资租赁业,引导私募股权基金来宁投资,设立宁夏中阿国际股权交易所,搭建股权、产权、债券交易平台。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中阿贸易结算中心,鼓励中阿双边贸易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努力形成面向中东阿拉伯国家、服务全国的要素聚集宝地。

  推进合作共赢。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东中部地区的合作,深化能源化工“金三角”、呼包银榆经济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联合发展机制,强化与周边省区在资源、旅游等领域的开发合作。探索建立高级别的中阿多边交流协商和互助合作机制。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开拓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来宁投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赴外投资和承包工程,拓展国际劳务输出和对外技术合作。

  创新体制机制。放宽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财税金融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和转移支付,加大对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征地、户籍、社保等改革。加快水、电、气价格和收费改革。推进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完善涉外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全面构建促进内陆开放的政策机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实践,宁夏这个西部欠发达民族自治区终于站到了国家开放发展、试验创新的前沿。我们一定要引全国之才,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把我区建成政策优、体制新、机制活的新型试验区,走出一条内陆地区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

  (三)以“两大战略”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宁夏。

  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沿黄经济区发展和中南部地区扶贫攻坚,坚持生态文明、环保优先理念,统筹宁夏山川城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大力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打造“四带一高地”,使沿黄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培育壮大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等一批新兴经济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城市聚集功能。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快毗邻市县相向发展,实现各地间的能源、交通、通信、生态等配套设施同体共建,金融、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同城共享。完善滨河大道综合功能,新建一批沿黄标志性建筑和特色文化旅游景点,形成千里沿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

  深入开展中南部扶贫攻坚。实施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继续推进生态、教育和劳务三大移民,积极构筑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大格局。建设六盘山国家生态补偿示范区和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依托“黄河善谷”,加大招商招善力度,办好六大慈善园区。建设一批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让35万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让65万群众脱贫有保障、发展有项目、致富有产业,使100万贫困人口早日摆脱贫困,与全区人民一道跨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把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统筹谋划,坚持集约、绿色、低碳、智能理念,加快沿黄城市带、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构筑以沿黄经济区和固原市为中心、各县市为基础、重点镇和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启动城市扩容提质工程,加快建设新城区,稳步改造老城区,全面消除“城中村”,彻底整治城乡接合部。实施集镇改造工程,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互动、基础设施改造与产业培育同步,建设100个交通节点型、旅游度假型、加工制造型、资源开发型、商贸流通型重点镇。实施幸福村庄计划,改造建设1000个特色新村,实现道路、供排水、清洁能源、垃圾处理和优美环境“五到农家”,推动自然村向大村庄、小城镇集中,努力建成设施配套、产业支撑、规模适度、生态优美的新农村。

  坚持不懈建设生态文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舒适的生活空间、自然和谐的生态空间,努力实现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宁东、石嘴山等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低消耗、高效益的节约型发展方式。深化“优美环境、清洁城乡”行动,以治脏治乱治差、绿化亮化净化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天蓝地绿、水净气清、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绿化美化五大生态工程。全力打造沿黄景观林、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林和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四大绿色长廊。千方百计保护好、建设好赖以生存的秀美山川、美好家园,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1日 17:26 来源:宁夏日报 编辑:徐逍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