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专家解读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成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这是习近平在开幕式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记者:有媒体称,过去中俄两国在政治互信有余,经贸合作不足,您如何看待习近平访俄对两国经贸、人文等务实合作方面有哪些现实意义?

  冯玉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俄关系曾一度有过“政热经冷”的现象。但自新世纪以来,两国经济合作增长迅速。200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只有80.3亿美元。而到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881.6亿美元,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俄罗斯则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国对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分别达17.3%和15.7%。俄对华出口在以能源资源为主的同时,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也有所增长,双边贸易结构呈现持续优化趋势。2011年10月,中俄签署《关于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创新和高科技领域的大型战略性合作项目,为发挥两国经济互补性、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提供了新的动力。截至2012年底,中俄双方累计相互投资40多亿美元。2004年至2012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7.4%,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中2012年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6%,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新亮点。2012年,中俄边境贸易额达10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占双边贸易总额的11.8%,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近年来,双方合作地域范围正从边境毗邻地区向两国内陆地区延伸,两国地方和企业合作积极性日益高涨。2009年,两国元首批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为进一步深化地方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俄期间,双方共签订32项合作文件,数额大,期限长,被称为“世纪合同”。能源领域的合作横向涵盖油气、核能、电力、煤炭、新能源等多个行业,纵向贯通上中下游各领域产业。两国将着力实施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推动合作模式从单纯买卖转向联合研发、联合生产,贸易结构从以能源资源为主转向制造业、高科技、航空航天等多元组合。双方还就两国地方合作形成重要共识,开辟了中俄互利合作的新领域。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正在转化为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实际成果。相信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元首确定的2015年和2020年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两国的务实合作不能仅仅用贸易数字来衡量,它对于中俄两国的经济安全、经济结构调整、现代化战略和国家复兴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的。当前,世界各大国都把战略着力点放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兴产业的竞争上面。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俄罗斯则将能源现代化、再工业化、创新发展、远东开发以及现代化农业作为实现2020年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的重要支柱。在近来的中俄高层交往中,两国领导人都突出强调把对方的发展视为战略机遇。事实上,中俄两国也只有将各自优势相互接合并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潮头。比如,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国际天然气市场深刻调整,俄罗斯在传统天然气出口市场面临多重挑战,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将为俄天然气出口战略的调整提供广阔空间。在高科技产业方面,两国在原子能、航空航天、大飞机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将让双方共同赢得未来。  

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记者:一直以来西方媒体对中俄关系的发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疑虑,您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将迎来什么样的新局面?

  冯玉军:当下,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危机的阴影,而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已悄然拉开序幕;世界权力重心正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国际战略格局正经历战略性的调整。在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的同时,大国间的地缘政治角逐并未停歇。新形势下,中俄关系的未来走向引发国际战略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掺杂着不少杂音:中国有人提出与俄“结盟”以抗衡美国的“战略围堵”;俄罗斯有人想“坐观虎斗”,借中美矛盾上升坐收渔利;以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欧美战略人士则刻意渲染中俄矛盾,力图打造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西方”,共同遏制中国崛起。凡此种种,均未跳出“大国博弈”的思维窠臼,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两国共同崛起的战略需求以及在全球性挑战面前的共同责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波谲云诡的当下,中俄关系必须坚持“睦邻友好,平等信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战略方针,根据两国强国复兴的战略需求,视对方振兴为自身机遇,努力挖掘内生性动力以实现共同发展。同时,中俄要针对“无极世界”领导力不足的困境,以战略性思维谋划世界发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俄罗斯是世界性的大国,是中国的最大邻国,同时也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经济体。近年来,中俄两国在联合国、G20、APEC、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印、“金砖国家”等机制中都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可以说,对俄关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布局。(记者 闫帅南)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3日 14:04 来源:新华网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