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探析

北京理工大学 李德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高校发展党员已经成为全国新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10年为例,2010年全国发展党员307.5万名,其中发展高校学生党员123.6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0.2%。在高校学生党员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提升党员素质,完善党员教育体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当前大学党员教育现状及问题

当前,大多数学校采用校院两级培训体系,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教育,典型的趋势有:

1、入党前教育较多,入党后教育较少

大学生党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目前高校在党员的发展上投入较多,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前的教育,有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发展入党后,预备期和转正后的持续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有很多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但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如何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仍需进一步探索。

2、新生党员教育较多,毕业生党员教育较少

新生党员是在高中时期发展入党的大学生,近年来有高中党员比例逐渐增多的趋势,而高中发展党员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大部分新生党员的党员意识较为薄弱,理论素养不够高,党性修养欠缺,而高中党员一般是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在学生群体中最优秀的一群人,进入大学后需要继续接受教育和进一步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很多高校已关注到这个问题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以北京大学为例,经过多年的实践,新生党员的培训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关注较少,而随着年级身高,发展党员的数量增多,质量却有所下降,如何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将实现“个人梦”统一到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3、培训人数增加,专职工作人员缺乏等原因导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下降

目前,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校两校区或多校区运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推行给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尽快调整和完善;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面临着内容、方式、方法和机制的调整和转变;需要参加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逐渐递增,导致党课管理难度和成本的提高。一些高校每期培训规模超过一千人,大班上课的模式导致了培训组织难度加大,同时因为培训时间相同,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在的固定时段会有课程冲突,学习时间很难保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党校专职工作人员缺乏,疲于应付常规的教学任务, 而疏于党校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管理、考勤考核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规范等方面的管理,无法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规范有效的监控,更没有精力开展分类别多层次的党员教育工作。

4、传统的教育内容和培训形式与当代大学生多元化需求的矛盾。

由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人数多、任务重,时间紧,往往采取“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互动不够,而实践活动也因受经费、学员人数过多、课时的限制等原因未能落实。目前,学校党课经过初步改革,开设网上党校,加大了积极分子基础知识考核力度,旨在充分发挥院级党课基础知识培训的作用,校级党课再通过邀请高水平的专家授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但仍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而针对新生党员、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党员干部、毕业生党员的不同类别的培训组织形式也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2日 15:0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