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抓实民族地区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云南大理州委党校 李锡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客观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重要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

一、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实施多项党员教育活动以后,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民族地区乡镇、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更加稳定,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一)乡镇党委抓经济的时间多抓党建的精力少

一是随着新农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乡镇负债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乡镇党委作用的发挥。近年来,中央、省出台了一系列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政策,不断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推动农民经济收入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但同时,由于民族地区大部分乡镇属贫困山区乡镇,受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收入来源渠道不多、数量少,使得长期以农业税收为财政主要来源收入的民族地区乡镇失去了经济收入来源,许多乡镇财政入不敷出;又由于乡镇正常运转经费需求逐年增大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工作经费,大多数民族地区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负债,有的负债额度还比较大。为此,一些乡镇领导为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投入大量精力四处抓钱,而在抓农村党建、社会发展等工作上投入的精力不多。二是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偏移。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担负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多,工作负荷越来越重。同时,由于国家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县(市)一级条条块块分割过宽、过细,各种检查验收、考核评比,应接不暇,乡镇领导整天忙于应付。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一茬接一茬,并且都要与工资、考核、奖惩挂钩,不搞不行,其中的不少工作上级都直接点名要书记、乡长挂帅,一把手负总责。特别是招商引资、财税收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量化的“一票否决”客观上要求乡镇党委、政府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而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抓落实。三是基层政权的行政职能削弱。众所周知,乡镇政府要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环保等多项工作,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法律赋予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却越来越少,工作难以开展。同时,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政务公开全面实施,农民对乡镇党委、政府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因此,许多农村党员对乡镇党委安排的工作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农村党的建设等等几乎不理不睬或消极应付。

(二)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足

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能忽视村党支部的建设。由于经济基础差等客观原因,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村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村党支部的活力不强。从民族地区农村实际看,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难以选出比较合适的支部书记,即使选出了,村支书也难以稳定的问题。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村支书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从政治上讲,由于村支部书记不能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且随着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人员要精简,村支书从整体上纳入公务员系列目前不大可能。从经济上看,村支部书、村主任等干部的报酬太低,无法维持孩子的读书费用和家庭生活开支。由于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盼头,造成了农村支部书记很难安心,队伍难以稳定。二是村支部书、村主任素质偏低,能力缺乏。由于学习不够、培训不足,部分村支书、村主任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缺乏抓好党支部建设的知识、能力和水平。三是村党支部缺乏增加自身活力的经济基础。民族地区大部分的村都没有固定集体收入,无钱办事,有的连开个党员大会的经费支出都困难。四是部分村两委班子亟待加强。有的村支书、主任虽是致富能人,但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不高;有的村两委班子青黄不接,战斗力不强,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显得无能为力;有的村两委班子不团结,闹无原则纠纷,整体作用发挥较差。五是党建活动阵地需加强。在民族贫困地区,乡镇机关院落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年久失修,乡镇干部办公无场所、食宿无条件的情况不在少数;有的村虽然建了办公用房,但由于民兵建设、农村档案建设、基层人民调解、农家书屋都要求单独设办公室,致使一些村长期没有党建活动室,或党建活动室长期被用作其他用途。党建活动室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党的活动和党员教育的开展,导致农村党的活动和党员教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之中。这些情况客观上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村级组织的活力就难以增强。

(三)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且素质偏低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民族地区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党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民族地区农村外出求学和服完兵役的青年大多不再回乡,原在农村的青年也不安心农村生产,纷纷外出打工。由于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外出,使得农村人才缺乏,农村党支部周围失去了先进的群众群体,农村党支部工作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村两委后备干部出现断层,形成党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班子难配的现状。二是对流动党员管理不足、党员学习不够。外出务工人员中党员人数不断增多、外出年龄结构不断年轻化、外出时间不断增长,外出时间短则几月,多则几年。外出党员平时和村支部缺乏联系,甚至部分党员还无法联系,村支部也无从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使这部分人在空间和思想感情上与村支部逐渐疏远,党员观念逐步淡化,有的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三是对在村党员教育管理不严。民族地区农村,对党员教育管理不规范、不严格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村连续一年不过组织生活、不主动交纳党费的党员数量还比较多。同时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党员队伍的文化水平较低,有的还是文盲,相当一部分党员平时不看书,不看报,对党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执政水平有待提高

民族地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比较弱,集中地表现在总揽全局、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的水平不高,缺少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不适应发展需要。有的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面对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仍然习惯于用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来推动工作;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在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思路、增收措施上与农民群众的期望值有较大距离;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茫然不知所措,束手无策,目标不明,思路不清,老的办法不管用,新的办法又没有,不能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还有的不讲科学、胡乱决策、盲目蛮干,群众形容他们是“先拍脑袋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有些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从过去注重行政命令转变到引导、教育、服务上来,党组织的意志不能很好地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有待提高。有些地方进行党组织建设不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创新,不注重内容上的实效,农村党建工作虽然年年花样翻新,面上轰轰烈烈,但却没办成多少实事,甚至劳民伤财,群众意见很大。三是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党员先进性发挥不足。民族地区大部分农村党员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发展经济能力不强,生活困难的占多数,导致党员带头致富作用不强,先进性发挥不足。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11:2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