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本集节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自信”的典故展开,从三个层面解读: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泽东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引用了毛泽东同志著名的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两句诗蕴含着怎样深刻的意义呢?本期经典释义人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进行了解读。

△本期经典释义人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

  康震教授释义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毛泽东青年时代求学时写下的诗句,展示了毛泽东自信的豪情,对生命的渴望,对未来如火如荼的斗争岁月的渴望。而写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也在通过《登飞来峰》传达他不畏艰险、直面困难的顽强意志。

△本期思想解读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教授

  之后,本期思想解读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教授阐发了为什么要自信?他概括为三句话:自信是方向标;自信是发动机;自信是能量槽。并通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一系列数字和事实说明,正是自信支撑着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一切而百折无悔,因此走多远不能忘了来时的路,路再难不能扑灭心中的灯。

“九万里风鹏正举。”

——李清照《渔家傲》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引用了李清照《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这句典故。

△本期经典释义人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

  康震教授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得正高。《渔家傲》创作的时候,年近半百的李清照正孤身一人,追随宋高宗一路南迁,历经坎坷。李清照有感于这一路上的颠沛流离,写下了《渔家傲》,表达了她对自己坚守文化传承的自信。

  徐川教授谈到了支撑自信的四块基石,也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凸显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庾信《徵调曲》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时,引用了南北朝时期诗人庾信《徵调曲》中的两句诗:“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康震教授释义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庾信对故土的无比思念之情,引申为饮水思源。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本源。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具备文化自信的坚实的基础和优良的传统,这种文化的源远流长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了雄厚的底气。

△本期思想解读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教授

  徐川教授说,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地位最为独特和重要。国家的强大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又是国家强大的深层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延伸阅读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解说词(第十集):不畏浮云遮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