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张庆黎在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二、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总体要求

  现在,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使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改变,应对危机催生科技革命和重大科技创新,产业重组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总体有利于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经济合作与竞争,实现发展的新跨越。综观全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各地竞相加速转型升级、抢占发展先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体制活力显著增强,区域合作日益紧密。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的新空间。审视河北,经过努力,我省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首都新机场将在北京和廊坊交界处兴建,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奋发有为,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这是我们办好河北事情最重要的政治保障。河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谋发展、奔小康、思稳定、促和谐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切实用好机遇,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共同谱写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篇章。

  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选择,是推进河北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经济强省,就是总量要大,素质要高,结构要优,活力要足,质量要好。总量是规模、是实力,代表发展基础;素质是内涵、是核心,体现发展能力;结构是体系、是构架,提供发展支撑;活力是容量、是能量,反映发展环境;质量是档次、是效益,标志发展水平。具体讲,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努力走在全国前列;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水平扩张向高端化升级演进,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大量涌现;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优势,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大幅提升,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生产要素实现无障碍流动,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区位相适应,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高。和谐河北,就是生活品质提高,文明程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具体讲,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诚实守信、扶危济困蔚然成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公平正义日益彰显,人民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各类矛盾能够及时妥善处理,首都“护城河”的屏障更为稳固,和谐稳定的大局不断巩固;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实现新的转变,生态质量有更大提高,使河北的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水更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更美好,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发展路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河北实际出发,按照优势地区聚集发展、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城市乡村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深入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用活京津优势,做大沿海经济,走出产业新路,打好扶贫硬仗,创造幸福生活,全面建设小康。

  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任务艰巨而繁重,前景美好而光明。我们一定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不负重托的使命感,奋力开创河北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所在。必须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以更大决心推动河北更好发展、更快发展、更大发展。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项目支撑,毫不放松地加大投入,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以各类园区为平台,着力谋划和实施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支柱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推进能源、信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切实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实“广开源、重节水、强治理、惠民生”的要求,突出抓好南水北调、引黄入冀等重大水利工程。坚持扩大消费需求,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坚持基地带动、主体拉动、品牌牵动、进出口互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视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优化结构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基点,在结构调整中促进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优化结构。要改造旧的、发展新的、培育好的,突出重点、重点突破,体现特色、特色增效,推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统筹融合协调发展。坚持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抓好对标行动、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严控钢铁总量,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加速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整机和成套设备,石化工业上抓能力、下抓链条,建筑建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坚持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支持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扩规模、上档次,推动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重点突破。坚持把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作为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休闲、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构建规模大、领域宽、水平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坚持质量兴省,推进名牌战略,培育一批有影响的知名品牌。集中力量扶持壮大优势企业,力争有更多的大型企业集团进入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

  (三)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推动优势地区聚集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着力抓好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建设。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加速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和腹地纵深,大力度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新型城市。实施倾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环首都欠发达地区、张承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片区、黑龙港流域加快发展。举全省之力推动贫困县乡村开发建设和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大力度开展水电路讯房和公共服务等基础建设,大规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幅度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和县域经济实力。

  (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建设经济强省的各个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政产学研金介”紧密结合,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在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搭建一批技术创新平台,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强化人才支撑,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实施重点人才工程,抓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集聚国内外尤其是京津的高端人才,形成优质创新资源汇聚河北的良好局面。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沿海城市带,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同时,扶持壮大中等城市,推动小城市扩容升级,建设一批特色重点镇,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转移。继续加强城镇改造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质产业、强化精细管理,确保城镇建设上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加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便民设施建设力度,形成完备体系。着眼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相结合,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开发工作。注重以产兴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城市的繁荣程度。实行建管并重、综合治理,下移管理重心,健全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以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提高市民素质为基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六)狠抓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统筹推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强力实施新老“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坚决落实领导责任,坚决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坚决禁止新建违规项目。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和环保产业,推进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最大限度地集约节约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重点整治工业污染,综合治理城市大气和流域水污染,有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海洋污染,加大环保监测和综合执法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推进河湖水系全流域治理,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环省会生态林带等重大生态工程,做好造林绿化、水土保持、防沙治沙、防灾减灾等工作。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3日 18:06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陈琰 打印